其效果是顯著的,僅僅推行一年,就為朝廷增加了40萬貫的財政收入,極大緩解了當時朝廷的財政危機。
所以,李逸說實行鹽鐵專營能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真不是假的。
想想看,在安史之亂那一場讓大唐人口銳減三分之二的血腥叛亂之后,鹽鐵專營一年就能為朝廷增加40萬貫的收入。
那么,在這個號稱盛世的大唐,實行鹽鐵專營無疑能為朝廷增加更多的收入。
但,事情沒這么簡單。
李逸給李世民提這個建議,并不是真的讓李世民推行鹽鐵專營,就是調侃李世民而已。
他知道李世民不會同意的。
果然,聽到李逸這個提議,李世民擺手道:
“這不行,鹽鐵專營與民爭利,壞處很多,朝廷不能這么做。”
聞,李逸嗤笑一聲道:
“阿耶啊,這些話,你騙騙自己就行了,就別拿來騙我了。”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別說得你真不想實行鹽鐵專營一樣!”
“胡說,朕想要做的事,誰能阻止?”
李世民他的臉色微紅,情緒有點激動。
接著,他又義正詞嚴地說道:
“朕只是覺得沒必要而已,朝廷還不至于窮到與民爭利的地步!
“這樣啊,那阿耶你為什么要讓朝廷衙門自收自支、官員自謀生路呢?又為什么要給衙門配‘捉錢令’呢?嘿嘿。”
李逸笑嘻嘻地揭穿了李世民的強行挽尊。
是的,此時的大唐是古代盛世不假,但盛世并不意味朝廷不缺錢。
只是李世民用了很多神奇的手段節省朝廷開支。
比如李逸此時說的這事,大唐朝廷給官員的工資與衙門的辦公經費都舍不得發全,而是補充采取了“公廨田”、“公廨錢”、“職分田”等手段。
所謂“公廨田”,就是朝廷給各個衙門分點地,而所謂“公廨錢”,就是朝廷給各衙門發的啟動資金。
然后,讓各個衙門自己種地產糧、拿錢放貸,這就是衙門的辦公經費了。
至于官員,也根據職位高低分配一些地,就是所謂的“職分田”,而這些田每年的營收,就是官員的工資。
說實話,“公廨田”與“職分田”,放在華夏古代這種土地就是財富的農業社會中,倒也說得過去。
不會種地,還可以租出去給別人種,總之是能創造收入的,就是多少的問題。
但“公廨錢”這事,就有點扯淡了。
首先,政府衙門拿錢放高利貸這事,就挺荒唐的,這就不是一個政府衙門該干的事!
其次,就算在后世現代社會,銀行要找長期、穩定、高息的貸款客戶,都相當不容易,何況農業社會?
社會上哪有那么多人需要貸款啊?更何況還是高利貸!
因此,朝廷衙門拿了“公廨錢”也沒用。
他們找不到長期需要貸款的客戶,也就沒辦用“公廨錢”為衙門創造收入。
那怎么辦?
貸款放不出去,賺不到利息錢,朝廷衙門就沒有足夠的辦公經費。
面對這種困境,天可汗陛下又極具創造性地發明了“捉錢令”這個神奇的崗位。
所謂“捉錢令”,就是衙門里專門負責打理“公廨錢”的“臨時工”。
一般來說,衙門都是找大商人來擔任。
為什么呢?
因為大商人會賺錢,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商人自己有錢!
只有大商人,才能完成朝廷衙門的對于“公廨錢”收益的考核目標。
知道朝廷要求“公廨錢”的收益目標是多少嗎?
年利96%!!!
只能多不能少!!!
這個收益水平,放在后世,屬于極高風險區間,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了。
但,這只是李世民給“捉錢令”們下達的最低任務目標。
就問離不離譜?
這么高的收益目標,按照正常的商業經營手段,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是“捉錢令”自己出錢墊了。
那大商人們為什么肯自己補錢干這事了?
這就不得不說天可汗陛下的另一個創新性舉措了。
李世民為了鼓勵商人們“不計得失”,勇于承擔“捉錢令”這個“美差”,允許他們每家出一個人在基層擔任政府官員。
嗯,說直白一點,這就相當于是賣官了。
而對處于“士農工商”最底層,連科舉都不允許參加的唐朝商人們來說,這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
想想看,一個商人家庭出了一個官員,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
所以,雖然有著年利96%的超高要求,但大商人們的積極性相當高,爭先恐后要擔任朝廷的“捉錢令”。
其實吧,李世民發明這些東西的時候,還算是比較文明的,起碼講究一個自覺自愿。
但到了李治時期,就不一樣了。
他取消了“捉錢令”,讓官府直接把“公廨錢”交給當地的富戶,至于富戶怎么打理,那朝廷就不管了,反正按月交利息給朝廷就行。
這就相當于是赤裸裸的訛詐了。
那么,話說回來,既然大唐朝廷連這么沒有下限的事都能干,為什么就不實行鹽鐵專營呢?
自然是因為如同李逸所說,朝廷做不到!
說回眼前。
被李逸用“公廨錢”與“捉錢令”懟了之后,李世民有點惱羞成怒了。
他直接踹了李逸一腳:
“會不會好好說話?”
“會會會,阿耶不實行鹽鐵專營,是胸懷天下,一心為民,體恤百姓,不與民爭利!”
李逸擔心李世民紅溫,趕緊改口拍李世民馬屁,一連串贊美之詞脫口而出。
李世民聽著李逸這毫無誠意的吹捧,沒好氣地說道:
“行了行了,別說這些假惺惺的話了。”
“鹽鐵專營這事就不用說了,肯定是不行。”
“具體為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
“我現在就知道啊!”
李逸隨口回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狐疑地問道:
“你知道?”
“知道!”
李逸認真的點了點頭。
李世民饒有興致地看了李逸一眼,開口問道:
“那你說說,為什么朝廷不能實行鹽鐵專營?”
他倒要看看,李逸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
李逸也沒有半點猶豫,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