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大唐要與吐蕃開通互市?”
“有,我打探到的消息是如此。”
李逸回道。
這其實是他猜測的。
因為吐蕃既然答應成為大唐的屬國,那么兩國開通互市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再說,在原本歷史軌跡中,吐蕃沒有成為大唐的屬國,兩國也開通了互市。
所以李逸覺得這事,八九不離十。
“原來如此,那屬下就等郎君的通知安排了。”
“郎君可有其他吩咐?”
董彥問李逸道。
李逸搖了搖頭:
“沒有了,董掌柜可以去忙了。”
“那屬下就告退了。”
董彥很快離開了凝香閣。
在董彥走后,李逸思考起一個問題。
與吐蕃昂日瓊的青稞交易開始后,除了董彥之外,還得需要一個武力值高的人壓陣才行。
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吐蕃人出爾反爾,搞強買強賣,或者交易后大劫的事。
另一方面,他還想著到時候在距離互市地點不遠的大唐城池弄一個釀造青稞酒的工坊。
方便到時候釀造出高烈度的青稞酒之后,把酒再賣給吐蕃人。
他花了高價買青稞,就得用青稞酒把這筆錢從吐蕃人手中賺回來!
而到時候,也需要一個人坐鎮保衛釀酒工坊,免得有人惦記上他的蒸餾酒工藝。
“孫武開的武力值應該是夠了,不過他還是更適合當我的保鏢。”
“所以,得另找個人。”
李逸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他看向孫武開,開口道:
“孫武開,有件事,我需要你幫我去辦。”
“殿下請吩咐!”
孫武開沒有半點猶豫地回道。
“你今日出發,去一趟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去找一個名為薛仁貴的人,以我的名義招募他,把他帶到長安來。”
李逸原本的打算,是等到封王出閣之后,再派人去招募薛仁貴。
不過現在有事要用薛仁貴,李逸覺得可以提前將其招募過來。
“遵命!”
孫武開沉聲回道。
他不關心薛仁貴是誰,以及李逸為什么要招募此人,他只知道老老實實執行李逸的命令就行了。
對孫武開這樣的態度,李逸是滿意的。
不過他還是多解釋了一句。
“此人出身河東薛氏,武藝高強,與你一樣,是我看中的人才,我打算也任命其為親事府副典軍。”
“能得到殿下看中,此人肯定有過人之處!請殿下放心,臣一定將此人帶回長安!”
孫武開向李逸做出了保證。
話音落下,孫武開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不過,殿下,臣離開之后,您的身邊可就沒人保護了。”
李逸笑笑,指了指門外:
“你忘了暗中的那幾個百騎嗎?”
孫武開一拍腦門,他怎么就忘記此事了呢?
確定李逸有人保護之后,孫武開就決定回府收拾一下,然后馬上趕往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
在孫武開走的時候,李逸把自己身上的金質魚符給了他。
這是他身為皇子的身份證明。
在如今的大唐,這種魚符是皇室成員身份的標志。
區別是太子的魚符是玉做的,而皇子親王是金質的。
……
同一時間。
太子李承乾臉色陰沉地回到了東宮之中。
剛才在朝堂上,發生了一件令他很不爽的事。
他的父皇李世民今日向群臣提了一件事。
越王李泰,他的好弟弟,向朝廷進,提出要為大唐編寫第一本全國性的地理志,名為《括地志》。
李世民對此事大加贊賞,并當著群臣的面,狠狠地夸獎了李泰一番。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允許李泰在越王府設立文學館,給了李泰廣招門客的權力。
更令李承乾惱怒的是,李泰招收門客的開支,還要由朝廷出。
這李承乾能忍嗎?
肯定不能啊!
李泰知道當年天策府十八學士的事,他又何嘗不知道?
真要讓李泰在越王府弄了一個文學館,那李泰豈不是能名正順招攬天下人才?
名義上是編書,但李承乾絕不相信李泰到時候招攬人才只為修書。
多半,會沖著他的太子之位而來。
因此,李承乾當場就暗中授意投效自己的幾個大臣當場提出了反對意見。
但可惜的是,反對無效,大部分朝臣支持李世民的決定。
沒辦法,李泰要做的這件事,利國利民,硬要反對是沒道理的。
最后,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老四這家伙,怎么就突然想到這么一個好主意了呢?”
“難不成,他又招募到了什么厲害的謀士?”
李承乾在心中猜測起來。
他覺得,編寫《括地志》的事,不像是李泰自己能夠想出來的。
很簡單的道理,要是李泰自己有這本事,早就提出來了,不會等到這時候。
“要是這件事是我提出來的就好了!”
雖然李承乾想到朝堂上春風得意的李泰,心中就分外妒忌,但與此同時,他還是得承認,李泰這一步棋確實下得很巧妙。
這看看他父皇李世民以及朝堂重臣們的反應就知道了。
“等到老四把這件事做成,只怕父皇會更加寵愛他了,哎。”
李承乾眉頭皺起,在心中長嘆一聲。
真沒想到,才華橫溢的老二李逸回歸宮中,沒有對他造成任何影響,反而是老對手李泰又出招了。
并且一出招就是大招,這讓他的壓力很大啊!
便在這時。
李承乾的心腹謀士杜荷走了進來。
“怎么樣?可有打聽出是誰給李泰出的主意?”
一見到杜荷,李承乾便開口問道。
早朝散朝之后,他便將打聽此事的任務交給了杜荷。
現在杜荷來了,肯定是打聽到消息了。
“打聽到了。”
“為越王出主意的這個人,太子殿下你一定想不到。”
杜荷的臉色有些古怪。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