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銘大腦飛速旋轉。
有句話叫做政治即人事。
大規模的人事調整,無疑是一次重新分蛋糕的過程,會觸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阻力肯定會非常大。
“那得看怎么調整了。”
片刻之后,宋思銘對倪文昭說道。
“能者上,庸者下,唯才是用,人盡其才。”
倪文昭給出十四字原則。
“不看山頭嗎?”
宋思銘直白地問道。
“不看山頭。”
倪文昭給出肯定的答案。
作為一個縣委書記,一個掌控全局的人,再從你的人還是我的人這種角度用人,格局就太小了。
倪文昭也是最近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他的首要目的是讓這個縣變得更好,而不是讓跟自己走得近的人,坐上所謂的好位子。
“我覺得能夠實現。”
宋思銘給出最初那個問題的答案。
其實,宋思銘也知道,倪文昭為什么非得逮著他來問這個問題,因為,大規模的人事調整能不能實現,縣長冉再宇的意見至關重要。
而他又對冉再宇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他同意了,一定程度上,就是冉再宇同意了,至于剩余的班子成員,沒理由反對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共同決定。
“能實現……”
倪文昭微微點頭,這無疑是他期待中的答案。
而為了進一步降低這次大規模人事調整的阻力,倪文昭又對宋思銘說道:“思銘,我還有一個想法。”
“您講”
宋思銘繼續洗耳恭聽。
“整個瀾滄縣,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就是你的王寨鄉,現在,有一部人已經在王寨鄉鍛煉了一年,也到了該出師的時候,能不能從王寨鄉選拔一批干部,分散到其他鄉鎮,擔任領導職務,帶動其他鄉鎮的進一步發展?”
倪文昭沉吟著說道。
人才永遠是發展的原動力。
王寨鄉是起來了,但瀾滄縣很多其他鄉鎮還窮著呢,怎么能夠先富帶動后富,實現共同富裕,是他這個縣委書記,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而倪文昭考慮的結果,就是先從王寨鄉的干部入手。
將王寨鄉那些有能力的干部,像一顆顆種子,播撒到其他鄉鎮,
“我覺得可以。”
倪文昭的想法,與宋思銘不謀而合。
這一年里,宋思銘大規模地往王寨鄉拉人,一方面是王寨鄉確實需要人,一方面也是想把王寨鄉搞成瀾滄縣的黃埔軍校,人才基地。
等王寨鄉的發展進入平穩期,用不到這么多人,這些人都鍛煉好了的時候,就可以分散到各個鄉鎮。
這也叫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而當這些火種,灑滿瀾滄縣的大街小巷,瀾滄縣的整體發展,必然也會跟著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那你回去整理一下王寨鄉的干部情況。”
“選一批符合標準的,把他們的資料提交上來。”
倪文昭當即就對宋思銘說道。
一旦大規模人事調整中,出現大量的王寨鄉干部,宋思銘肯定會不遺余力地推動這件事。
宋思銘一推動,縣政府那邊也沒有阻力了。
要知道,從縣長冉再宇,到常務副縣長陳煌,再到常委副縣長葉庚,那可都是宋思銘的堅定支持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