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哥哥謝煜,因為太聰明了,出國留學,一不小心就拿下了兩個學士,兩個碩士還有一個博士學位。
由于這些學位跨度極大,以至于回國之后,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了,便騎著騎行車,周游全國。
直到在甘西遇到宋思銘,在宋思銘的開導下,才確定了未來的方向。
有兩個最親的親人在前,謝敏不可避免地對宋思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事的時候也會在網上搜一搜宋思銘。
奈何她沒有哥哥謝煜聰明的大腦,看過的東西,經常忘。
因此,只是覺得宋思銘眼熟,卻沒能第一時間叫出宋思銘的名字,反倒是被同學卞樂然搶了先。
“謝煜……”
“你竟然是謝煜的妹妹。”
宋思銘下意識地多看了謝敏兩眼,還別說,謝敏的眉宇之間,和他哥哥謝煜,還真有著幾分相似。
“謝煜這種天才中的天才,我當然記得。”
宋思銘隨后回復謝敏,并問道:“你哥哥的工作確定了嗎?”
“確定了,他要到京城的一家研究機構,做產業和政策研究,下周就去報道。”
謝敏回答道。
“做產業和政策研究很適合他。”
宋思銘微微點頭。
十幾天前,在塔喀縣,他偶遇自行車發生故障的謝煜,載了謝煜一程,了解到謝煜的教育背景,以及就業迷茫后,宋思銘給了謝煜三個就業方向。
第三個就是到大的研究機構做產業和政策研究。
相比于第一個就業方向計算機方向,和第二個就業方向智能機器人方向,做產業和政策研究是最沒有錢途的,但也最合適謝煜。
因為謝煜唯一的博士學位,是哲學博士。
這證明謝煜是一個喜歡思考事物本質,熱愛思考事物本質的人,再加上其理工科的專業背景,肯定能清晰把控某些產業的大方向,大脈絡。
只是這種研究工作往往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宋思銘還真沒想到,謝煜會選擇這個最沒有錢途的就業方向。
“就是不怎么掙錢對吧?”
謝敏接上話茬,問宋思銘。
“也不能說不掙錢,只能說是你哥哥所有可選就業方向里面,經濟收益最低的,但精神收益,肯定是最高的。”
宋思銘解釋道。
有的人追求經濟收益,有的人追求精神收益。
就比如新郎官陳輝,追求的就是精神收益,以其背景,做生意的話,可以合理合法地掙上幾億甚至幾十億,但他選擇了在姚家嶺小學支教。
同樣的,宋思銘也算是一個精神收益的追求者。
他更在意的,是自己所做的事,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有多大的促進作用,而不是每個月打到工資卡上有多少錢。
“我哥也是這么說。”
“他說做政策和產業研究,可能一輩子就是維持個溫飽。”
“但是,這項工作做好了,卻能讓很多吃不上飯的人,吃飽吃好。”
謝敏復述哥哥謝煜的原話。
“不愧是哲學博士,總結得真好。”
宋思銘為謝煜挑起大拇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