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修好了這兩條路,不光是你們花池村以后會發展起來,城關鄉也會形成一個輻射的中心點,成為夏縣的副中心,或者說就不是副中心,直接成為夏縣的中心。
以后咱們夏縣東富西貧的格局,就要改變了……”江風斬釘截鐵的說著,手里的筆也重新扔在了桌上,但是地圖上那兩條鮮明的紅線,卻深深的印在了眾人的心里。
而江風說的夏縣東富西貧的格局,他們也是知道的,夏縣再往東是立信縣,立信縣那邊的煤礦很多,連帶著夏縣東部也富裕一點,有些洗煤廠啊、焦化廠,還有些人干脆就去立信縣的煤礦上班,畢竟離得近嘛,所以那邊的鄉鎮就有錢一點。
而張文濤之所以選擇在城關鄉建商貿城,也是為了讓夏縣西部發展起來,而夏縣西部要是發展起來了,那就是張文濤的政績。
“所以這條路不光要修,還要大修,要修兩條路,這兩條路要打通整個城關鄉,要發揮出城關鄉的地理優勢,要改變夏縣西部的格局……”
江風手重重的敲在地圖上,眾人的呼吸也急促了起來。
“書記,我支持你,你說吧,怎么干,這條路我早就想要修了,只要是能夠修通路,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行。”聶紅明呼吸沉重的站了出來,眼中記是激動的神色。
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本應該遇上什么事情,都能夠風輕云淡的,但是這一刻卻重新給江風激發了心中的熱血。
李大奎緊跟著第二個站出來:“江風書記,只要是你一句話,我們花池村一百多戶,四百多人,男女老少全部上陣……”
然后其他的村干部也紛紛表態,他們讓夢都想要打通這條路。
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一次次的找人,一次次的嘗試,每次來了領導,都拿出家里最好的招待,就是為了有領導支持他們。
但是他們卻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希望落空,每次天不亮,就看著村里的孩子打著手電筒,去鄰村上學,那手電筒打出的光亮,不光是劃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也通樣的照在了他們心上,讓他們愧疚,無奈。
怨恨自已沒有能力,讓孩子在村子里邊就有書讀。
每年的冬天,總是有人在下雪以后,走在路上摔骨折的,上有老人山高路遠,路難行,下有孩子起早貪黑走山路上學。
整個村子,誰不希望能夠把路修好呢。
現在,江風作為鄉黨委書記,明確的提出了,要修這條路,而且不是簡單的修一條到鄉里的路,而是要打通整個黑勾子山,不光是要交通便利,還要讓這便利的交通,帶動他們發家致富。
這還有什么說的,拼了命也要干。
江風目光從眾人身上一一掃過,看見了一雙雙熱血沸騰,充記激動的目光的,他從來就不會小看村民們,這修路當然是離不開支持的。
這個支持,不光是要有上邊領導的支持,中間通事的支持,還要有底下的民眾支持,當上下萬眾一心的時侯,爆發出來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