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始沉思,不禁想起這次攤丁入畝的事情。
自己先前為何要找李善長等人商議。
不就是因為攤丁入畝的政策,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才要提前安撫嗎?
這回是攤丁入畝,自己能強行壓下去他們,但是以后呢?
若是自己再推行別的政策,更大的損害到他們的利益,這些人會不會反抗?
自然會!
如果當權的全是新科士子呢?
他們全是天子門生,還沒根基,沒有兵權和爵位,壓根無法和皇權對抗,自己完全不需要與之商議,只需下發一道圣旨,他們就會聽話照辦。
要是有誰敢作妖,自己直接問斬就好了。
即使把整個朝堂清空都無所謂,因為科舉不斷,接著讓下一任士子入仕就好。
但面對這些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勛貴,自己可以隨便問斬嗎?
殺一個胡惟庸,就引發朝堂震蕩了,如果殺的更多,這些勛貴驚懼惶恐,不得聯起手來對付自己?
這些人可全是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如果真要造反,那將會是不小的麻煩。
朱元璋沉思良久。
要是這樣一想,勛貴集團的存在已經從助力變成了阻礙。
最后,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李善長、劉伯溫,都無比驚訝的發現。
如果這樣一看,這李善長,的確是必須得死。
“如今的局勢很明顯了,陛下會繼續集權,誰手里還握著大權,誰就得死。”
朱閑很隨意的說道:“這李善長作為勛貴之首,就是最大的過錯。”
據史書記載,朱元璋為了拆解勛貴集團,可是費了不少的心思。
斬除李善長就是重要的一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