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紅艷艷的百花蜂蜜,倒入罐中,再加入大棗十枚,調和均勻后,取一方白凈的棉布,封住罐口,再以竹篾十字交叉,綁在罐口,進一步加固。
這些極易溶于蜜的香料,以花蜜封住,制成蜜罐后,安置于陰涼之處備用。
此時,還要再取胡麻油,倒入赤銅小鍋中,將前日黃酒浸潤的香料,悉數倒入胡麻油,小火烹煮。
這一步,謂之“煎香”。
銀炭文火煎制數個時辰后,撈出已然被徹底榨干的香料渣,再以棉紗過濾,如此,便得到了頭道香露。
將那翠綠的香露,再次小火煎制,直至徹底熬干其中的水分。
高溫的熱力,使得黃酒與香料之中的水汽,被完全蒸發,最終,胡麻油中,只留下了純粹的草木香,這一步,乃是將溶于酒的香料,與油合香,至此,算是大功告成。
將香油裝入罐中,制成油罐,這時,再將先前制好的蜜罐,倒扣于油罐之上。
兩只罐子,嚴絲合縫地對上口,以浸濕的綿紙,包裹住連接處,再捆扎好麻繩,濕軟的黃泥,均勻地包裹住罐口,此時,便可將油罐,埋于土坑中。
蜜罐外,套上一口大圈,將銀絲炭置于罐體四周,同樣文火加熱,還要在炭火之上,蓋上一層米糠。
米糠燃燒緩慢,可使火勢溫和,足足持續三個晝夜不熄。
這樣“分液萃取”的步驟,雖然難免繁瑣了許多,但,通過緩慢加熱蜂蜜,蜜液承載罐中的“香”,得以一滴一滴,合入下方油罐。
如此煉香,三天三夜間,火既不能過大,又不能熄滅。
火勢若大,則蜂蜜煉干,火若熄滅,則蜂蜜滴入油罐時,無法合香。
待到再退火兩個晝夜后,油罐中的火氣,悉數消散,合入其中的香氣,方能穩定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