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這“榪槎”,本是與竹籠一道,用于蜀地灌江口治水。
榪槎制法簡單,拆裝方便快捷,只消將數架榪槎相連,于每個榪槎架上安置卵石竹籠作為壓重,再于迎水面釘滿長木條,前鋪竹席,便可形成渾然一體的一道擋水平面。
若是再將這擋水平面,自下而上層層填入摻有卵石的粘土,便可迅速筑成一道不透水的截流堰。
待水勢恢復平緩時,竹籠榪槎還可快速拆卸,用于別處,十分靈活。
謝如琢聽她說罷這“竹籠榪槎”的種種妙處,眼中欽佩之意更盛。
他望著垂頭描畫“榪槎”雛形的宋璃,只見她專心致志,一縷鬢發,不聽話地從她那光潔的前額上滑落,松散地垂落在臉頰旁,想春日里微風吹拂的依依楊柳,婀娜多姿,心中不由得更是慚愧。
謝如琢啊謝如琢,璃姑娘心無旁騖,一心只惦念著為你出謀劃策,替萬萬千千錢塘百姓,謀一線生機。
枉你飽讀圣賢書,自認才學了得,卻滿腦子兒女情長,心猿意馬,真真是相形見絀!
他收起了心思,接過那竹籠榪槎的圖紙,正欲謝過宋璃,卻只聽得守在門外的下人,惶急地前來通報。
“五小姐,玉致姑娘差人過來!說是會所那邊,有人鬧將起來了!”
宋璃挑眉——咦?什么人膽敢在平江,她的養顏會所尋釁?
她同謝如琢躬身行禮,歉然道:“謝大人,會所那邊不知出了什么差錯,宋璃須得過去瞧瞧,請恕我失陪。”
卻不想謝如琢小心翼翼地將那圖紙疊起,藏在懷中,正色道:“謝某隨璃姑娘同往。”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