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宋柒如今,早已不再是先前那初出茅廬的泛泛之輩,就連他的幾個弟妹,亦是將一手漆藝,磨煉得爐火純青。
宋璃選定的漆匣,乃是一小巧的圓餅狀,漆面只用素髹,打磨得幽暗生光。
其上,以薄薄的貝母片,堆砌出一支春桃模樣,簡約而不失典雅,別有一番古拙之氣。
那漆黑如夜的漆匣,更是同其中白皙粉嫩的香粉,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將這小巧的粉盒拿在手中,竟令人不由自主地覺得,似乎就連皮膚,亦清透白凈了幾分。
更巧妙的是,宋璃還特意,在這粉盒中,加入了一枚絨面粉撲。
粉撲選用素色漳絨,那纖細柔軟的絨毛,十分容易取粉,粉撲中填入柔軟的棉絮,拍打在顏面上,十分舒適輕盈。
暗色的粉撲,每次取得多少香粉,亦是一目了然,宋璃還命人在粉撲背面,貼心地縫制了絲緞帶子,使用時,更為便利。
這絨面“粉撲”的創新之舉,令平江眾女眷只覺眼前一亮,自然又是好一番競相搶購。
“嘖嘖,這宋織造家的五小姐,當真是個妙人兒,她那小腦袋瓜兒里,怎地竟有這樣多的奇思妙想?實在是叫人好生琢磨不透。”
“是啊,我活了大半輩子,癡長了些歲數,竟從未曾想到,竟還能以蠶絲織絨,制成『粉撲』取粉,真真是好生方便。”
幾個相熟的女客聚在一處,挑選心儀的妝粉,少不得湊在一起閑談。
卻聽得其中一個瘦削些的婦人,壓低了聲音,偷眼悄悄看向宋璃,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