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農村孩子上育紅班大多在五至七歲之間,所以綿綿這時候上學不算晚。
因為綿綿要上學了,全家都很開心,提前好多天為她準備上育紅班要用的物件。
溫馨連夜用家里攢下的布票扯了塊淡藍色的粗布,縫了個方方正正的小書包,針腳細密,還在邊角繡了朵小小的雛菊。
下鄉之前,她可是沒捏過針線的,但之前為了給綿綿做衣服,特意學了很久,如今手藝還過得去,還能繡一些簡單的花草呢。
溫馨還翻出之前傅沉御用過的鐵皮鉛筆盒,擦得锃亮。
傅振海還去供銷社換了三支帶橡皮頭的鉛筆、一塊印著‘好好學習’的橡皮、練習本,整整齊齊碼在里面。
吳征則特意買了本封皮光滑的生字本和算術本,扉頁上用鋼筆寫著“傅綿綿”三個字,筆鋒沉穩。
家里每個人都給綿綿準備了小禮物,鼓勵綿綿好好學習,還不能去上學的哥哥們非但沒有不滿,還為綿綿‘傳授’上學的經驗。
綿綿每天都要把學習用品翻出來看好幾遍,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書包,把書包抱在懷里,坐在門檻上晃著腿,想象著育紅班的樣子。
上學會是啥樣的呢,是不是有和她一樣高的小桌子,還有能一起玩跳房子的伙伴?
開學前一晚,溫馨幫綿綿梳了兩個翹翹的小辮子,用紅綢帶系好。
她有些不放心,再三叮囑道:“乖寶,到了育紅班要聽老師的話,要和同學們好好相處,咱不怕事,但也別主動惹事,誰敢欺負你,就給還回去!”
一旁的傅沉御補充道:“回來還得告訴咱們。”
其他人也叮囑一番,這還沒去上學呢,就開始擔心綿綿被人欺負了。
“嗯嗯,我知道啦!”
綿綿用力點頭,烏亮的大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光。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灶房就飄起了包子誘人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