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作品展在即,她決定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最后的準備中。
無論未來如何選擇,這個展覽都是她對這三個月治愈和成長的一次總結,是她交給自己的答卷。
而顧承煜,在佛羅倫薩徒勞地搜尋數日后,因為國內公司緊急事務不得不暫時返回。
但他并未放棄,留下了人手繼續在當地暗中查訪,并將搜索范圍擴大到了佛羅倫薩乃至托斯卡納地區的所有藝術相關機構和華人社群。
林汐的結業作品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她的“iperfect
perfect”,以其獨特的哲學思考和精湛的工藝雛形,吸引了多位評審和當地藝術買手的注意。
導師再次找到了她,鄭重地遞給她一封推薦信。
“林,你的才華不應該止步于此。米蘭的安東尼奧·瓦倫蒂工作室正在招募實習生,他是業界真正的大師,也是我的老朋友。”
“我希望你去試試。”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讓你接觸到頂級的設計和工藝。”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林汐看著那封沉甸甸的推薦信,內心經歷了激烈的掙扎。
回國,意味著必須面對所有未愈合的傷口,復雜的情感以及顧承煜。
而留下,前往米蘭,則是一條通往專業巔峰的純粹道路,是一個徹底重塑自我的機會。
她深吸一口氣,接過了推薦信。
“謝謝您,教授。我會認真準備的。”
她做出了決定:不回國,去米蘭。
就在林汐做出決定的同時,顧承煜在國內亦是十分焦躁。
他派往佛羅倫薩的人手傳回的消息始終是未有實質性進展。
他們查到了那個研修班,甚至弄到了部分結業學員名單,但名單上并沒有“林汐”這個名字。
一切都是沈硯的精巧安排。
在辦理入學手續時,他建議林汐使用了一個英文名-sele
l。
沈硯甚至沒有特意告知林汐為什么用英文而不是中文,他只是為了以防萬一。
對于學院和國際學生群體而,她一直是sele。
因此,顧承煜的人對著“林汐”這個名字尋找,自然是徒勞無功。
這個結果幾乎讓顧承煜崩潰。
他無法相信一個人能消失得如此徹底。
他開始懷疑是否有更強力的力量在幫助她隱藏。
而沈硯,再次成為他最大的懷疑對象。
他甚至動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調查沈硯最近的動向,但沈硯做事極其謹慎。
所有與佛羅倫薩相關的聯系都通過那位朋友且隱匿在正常的商務往來中,顧承煜抓不到任何把柄。
無力感和思念折磨著他。
處理集團事務已成為顧承煜麻木自己的一種方式,另一邊他投入更多的資源,命令手下擴大搜索范圍。
不再局限于佛羅倫薩,而是整個意大利乃至歐洲的藝術圈。
但這無疑是大海撈針,進展緩慢得令人絕望。
林汐順利通過了米蘭安東尼奧·瓦倫蒂工作室的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