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良子四人搖著頭,大多都看不懂。
他們就算是認字,也認識的不多,更別提這些文鄒鄒的話了。
“陛下,這些全是之乎者也,各種引經據典,別說這些剛入宮的,哪怕入宮兩三年的,都不一定認識。”
魏賢苦笑一聲,也看了這些人交上來的考卷。
今年考題有所變化。
看來看去,這些人里面大多都寫的冠冕堂皇,以圣人之道教誨百姓。
“這就是最大問題,事關政務,這群人寫的答案,就是日后做法。”
“大多數百姓不識字,更別說看懂這些,從一開始,這些讀書人就走錯方向。”
云清眼底閃過些許無奈。
這些人的文章,辭藻自然不錯。
但云清要這群人做官,最起碼都是縣官,甚至要到州府去。
這么多人去了之后,只想著和讀書人,或者大戶打交道,可不是好事。
不過看到最后一份考卷,云清眼前一亮。
「題目一:古語有云:“兵者詭道也!”
若你于冀州執掌一萬大軍,四周盡是些異族反賊,你該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攻城掠地,清掃聽調不聽宣的諸侯?要求字數:不得少于千字!」
答:異族在外乃小患,戍邊屯糧,開墾荒地囤糧草,穩人心為關鍵一步。
人為第一,足夠的人才可以讓朝廷政策推行,有足夠軍士在冀州巡防。
朝廷遷走各地愿意去往邊疆的百姓,給予一定金銀,種子,農具,免除三年賦稅。
有此等籌劃,定能夠吸引無數百姓前往冀州,保證冀州安穩。
城中有足夠人口,才可以繼續針對異族。
百姓去往邊疆,招募軍士更為便利。
另每隔一年,邊軍分出三分之一開墾荒地,確保戰事時有一定糧草可用。
一年時間為限,保證開墾荒地的軍士,不會忘記打仗。
戍守邊城的軍士消耗巨大,開墾荒地可以略微修整。
參與訓練的軍士已然戰意高昂,正好用來對付有可能到來的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