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放在手里會貶值,只有糧食,才是這年頭最硬的通貨。
消息很快在村里傳開,家家戶戶都緊張起來。
除了趙家村,附近幾個村子因為之前跟著王衛國賣野菜、抓泥鰍,手里多少都攢了點錢。
一聽這消息,都坐不住了,紛紛拿出積蓄,跟著連山大隊一起去鎮上的糧站買糧。
一時間,通往鎮上的路上,都是拉著板車、推著獨輪車的村民。
連山大隊去得最及時,村里那八百塊錢,加上各家各戶湊的錢,浩浩蕩蕩地把糧站里剩下的糧食掃蕩一空。
等后面其他村子的人趕到時,糧站的倉庫已經空了。
“沒糧了!一個米粒子兒都沒了!”
糧站的工作人員兩手一攤,愛莫能助。
買到糧食的村子喜氣洋洋,沒買到的捶胸頓足。
趙家村的人,只能干瞪眼。
他們現在手里空空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家一袋一袋地往回扛糧食。
恐慌,像瘟疫一樣在趙家村蔓延。
村里的存糧本就不多,家家戶戶都開始節衣縮食,一天三頓改成兩頓,稀飯稀得能照出人影。
可地里的活卻一點不能少。
天旱,得從河里拉水澆地,都是重體力活。
因為吃不飽,趙家村的人干活有氣無力,進度明顯比其他村慢了一大截。
一個個面黃肌瘦,眼神里都透著一股絕望。
王衛國站在沈家村的地頭,遠遠地看著趙家村那邊拉水的隊伍,心里說不出的舒坦。
這不是幸災樂禍,而是一種因果循環的快意。
當初他們是怎么把自己擠兌走的,現在就有多狼狽。
如今,趙家村的人腸子都悔青了。
他們不止一次地在背后議論,要是當初沒把王衛國逼走,現在他們村的日子肯定比沈家村還好過。
看看人家沈家村,自從王衛國去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不僅吃穿不愁,現在還屯了這么多糧食,熬過這個災年不成問題。
更讓他們眼紅的是王衛國的地位。
現在大隊部那幫干部,哪個見了他不是客客氣氣的?
上次打架的事,派出所的同志都親自上門給他撐腰。
這種待遇,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后悔藥可吃。
趙家村的悔恨,并不能變成糧食。
沈家村這邊,日子還得照樣過。
沒過幾天,大隊部下了新通知。
各村養的豬,該出欄了,統一拉到縣里的肉聯廠去賣。
這是集體產業,每個村都有養豬的任務指標。
豬賣了,才能換回錢和票,再去抓新的豬仔回來繼續養。
這可是村集體賬上的一筆大收入。
沈紅星不敢怠慢,立馬召集了村里的青壯勞力。
沈家村今年養了二十五頭豬,一個個膘肥體壯,油光水滑。
這都是生產隊長沈建軍和幾個飼養員大半年的心血。
賣豬這天,村里熱鬧得跟過節似的。
青壯們用粗麻繩給豬套上嚼子,幾個人拽一頭,吆喝著,連拖帶拽地往村口趕。
豬不樂意,哼哼唧唧地叫喚,滿地亂拱。
一時間,整個村子都回蕩著豬的嚎叫和人的笑罵聲。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