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這個問題,可謂是直指大炎王朝目前最尖銳、最棘手的弊政之一!火耗,本是官府在征收賦稅時,因碎銀熔鑄成整銀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后來卻演變成了官員們肆意加征、中飽私囊的工具,百姓苦不堪!此問題若不解決,必將引發更大的動蕩!
唐文山聽到這個題目,眉頭微微一皺,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自信。這個問題雖然棘手,但也正是他這種熟讀經史、深諳為官之道的老臣所擅長的領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提出讓陛下一針見血的良策!
他拿起毛筆,凝神思索片刻,便開始在宣紙上洋洋灑灑地書寫起來。他引經據典,從歷朝歷代整治貪腐的經驗教訓入手,痛陳火耗之弊,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
核心思想,便是“嚴刑峻法,以儆效尤”!
他主張設立專門的督查御史,加大對各地官員的監察力度!一旦發現有官員巧立名目,征收火耗,或者貪贓枉法,便從重從嚴處罰!輕則罷官免職,抄沒家產!重則梟首示眾,株連三族!他相信,只有用最酷烈的刑罰,才能震懾那些貪得無厭的官員,讓他們不敢再伸手!
他的策論寫得慷慨激昂,辭藻華麗,引用的律法條文也是頭頭是道,聽起來確實是充滿了“正氣凜然”和“鐵腕治吏”的決心。
然而,當他將自己的策論朗聲誦讀完畢后,演武場上卻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沉默。
在場的許多大臣和學子們,聽完唐文山的策論,都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
嚴刑峻法固然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這真的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歷朝歷代,因為貪腐而被處死的官員還少嗎?可貪腐之風,何曾真正斷絕過?
而且,唐文山提出的設立督查御史,加大監察力度,這固然是好,但若是督查御史本身也出了問題呢?誰來監督監督者?這豈不是又陷入了一個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