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到了現場,媒體記者肯定都安排好了。他們當場問您對這個項目的看法,您怎么回答?您說支持,等于為這個有巨大隱患的項目背書,將來出了事,這口鍋就是您的。您如果說反對或者研究一下,那就是在新官上任的第三天,公開打了許縣長的臉,未來的工作,必然處處掣肘。”
“那依你看,我們應該怎么走?”
李如玉問道,語氣里已經帶上了倚重。
曲元明拿過一張空白的a4紙和一支筆。
“書記,想要破局,我們就要跳出他們設定的路線,主動出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在紙上寫下三個字——紅旗廠。
“第一站,我們不去樣板間青石鄉,我們去已經停產半年、工人都在上訪的縣屬紅旗機械廠。這是江安縣最疼的一塊骨頭,也是前幾任領導都不敢碰的硬骨頭。您上任第一站就去這里,本身就是一種姿態。您去傾聽工人的聲音,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比看一百個先進典型,更能收獲人心,樹立威信。”
接著,他又寫下——城關鎮,老城區。
“第二天,我們不去山里跑冤枉路。我們就在縣城,不打招呼,隨機走進幾個老舊小區,看看下水管道,問問棚改意愿。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最后,他的筆尖重重點在紙上。
“沿溪鄉,我們當然要去。但不是去水庫,不是去看他們安排好的項目地。我們去下游的幾個村子,那些因為上游企業偷排污水、農田灌溉都成問題的村子。我們不發通知,不要鄉干部陪同,就我和您兩個人,直接去村民家里,看他們的水缸。”
曲元明放下筆,將那張寫著全新路線的紙,推到李如玉面前。
“他們想讓我們看假的,我們就去看真的。他們想讓我們疲于奔命,我們就直插他們的心窩子。”
李如玉看著那張紙,再看看曲元明。
窗外的陽光照進來,落在他年輕的臉上。
把他放到自己身邊,或許是最正確的選擇。
曲元明感覺到了她的注視,那目光灼熱,讓他有些無措。
他抬起頭,正好撞進李如玉的眼眸里。
四目相對。
曲元明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下意識地錯開了視線。
幾乎是同一瞬間,李如玉也被燙了一下,轉過頭看向桌上的那張a4紙。
“咳。”
李如玉清了清嗓子。
“就按你說的辦。”
她將那張紙推了回去。
“從現在開始,到考察結束,整個行程的安排、協調、保密工作,全權由你負責。縣委辦、縣政府辦,包括下面所有鄉鎮單位,你隨時可以調動。誰敢陽奉陰違,或者走漏了風聲,你直接告訴我。”
“是!保證完成任務!”
……
臨近下班。
曲元明已經打完了幾個必要的電話,初步安排好了明天突擊檢查紅旗廠的準備工作。
李如玉處理完最后一份文件,站起身伸了個懶腰。
她看了看還在忙碌的曲元明。
“走吧,別忙了,今天辛苦了。”
曲元明站起來。
“書記,您先走。”
“一起吧,正好路上跟你再聊聊紅旗廠那些老工人的情況。”
李如玉很自然地說著,率先走出了辦公室。
曲元明拿起自己的包跟了上去。
兩人并肩走在縣委大院的林蔭道上。
沒有了在辦公室里的上下級之分,兩人的交談隨意了許多。
曲元明講起了自己小時候聽說的關于紅旗廠的輝煌歷史。
李如玉則安靜地聽著,偶爾會問一兩個問題。
不知不覺,兩人聊得投入。
李如玉甚至被曲元明講的一個廠里發生的趣聞逗得笑出了聲。
曲元明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
然而,卻被縣委大院門口一個等待的身影,看得清清楚楚。
張琳琳站在大門旁的梧桐樹下,已經等了快半個小時了。
她今天特意穿了新買的連衣裙,化了淡妝,
想好好跟他談一談。
卻看到曲元明和那個年輕又漂亮的女書記,一起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