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
太守府。
韓玄坐在主位上,把麾下文武都召集過來。
“諸位,聽聞桂陽郡也已投降。”韓玄憂心忡忡道:“荊南四郡,已經有三個投降,如今只剩咱們長沙...何去何從,我等應早做商議啊!”
“府君。”
一位虬髯武將起身,抱拳開口道:
“周公乃朝廷冊封的荊州刺史,吾等歸順乃理所應當之事,何必為此憂愁?”
“魏延!”韓玄羞惱道:“你食我俸祿,不思報恩,反要勸我投降嗎?”
倘若想投降,韓玄又何必發愁?
正是因為不想投降,所以才把文武召集起來商議對策。
盡管,周瑜是朝廷名正順的荊州刺史。
但韓玄做慣了土皇帝,早在劉表時期,就已經是聽調不聽宣。
表面上臣服,實則保持獨立。
劉表在位期間,對荊南的控制也比較有限。
現如今周瑜率軍親臨荊南,明顯是想實際掌控,故而韓玄心有抵觸。
“末將失,府君息怒。”魏延垂首認錯,重新坐回位置上。
“黃老將軍?”韓玄面露期盼,“您乃長沙之屏障,不知意下如何?”
“是戰是和,全憑府君之意。”黃忠語氣隨意,“老夫陣前聽令便是。”
“老將軍可有把握?”韓玄提醒道:“那可是剛擊敗曹丞相的周瑜,一戰滅敵二十萬眾。”
“那又怎樣?”黃忠傲然道:“老夫承認周郎水戰厲害,但在這長沙城下,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倘若陣前斗將,憑我手中長刀、腰間寶弓,一千個來、一千個死!”
“老將軍好志氣!”韓玄大喜過望,頓時有了幾分底氣。
“聽聞,那周郎如初荊南時,不過八百人。”武將楊齡開口道:“我長沙有精兵三千,足以抵御周郎來犯。”
長沙郡,是荊南四郡當中,軍事力量最強所在。
原因在于此地,與江東的豫章郡接壤。
早年間,劉表的從子劉磐,與黃忠同在長沙駐守,時常入侵豫章郡。
不得已,孫策甚至要派遣大將太史慈,常駐豫章郡防范,劉磐這才不敢來犯。
劉磐與太史慈都不在了,但駐守長沙的軍隊依舊還在,落到韓玄的手中。
“楊將軍所極是。”韓玄心中大定,“長沙緊鄰武陵,按理說周瑜第二站就能抵達,偏偏繞遠路先去收服桂陽、零陵二郡,最后才來咱們這里。”
“此舉,足見周瑜也畏懼長沙!”
韓玄提高嗓音,故意借此振奮士氣,以免己方未戰先怯。
“傳令,全城加緊防備,做好抵御周瑜的準備!”
“遵命!”
——————
數日后。
一支艦隊出現在湘水上,落入長沙城頭守軍的眼中。
“當當當...”
城頭立即敲響警鐘,城門隨即關閉。
“本以為荊南蠻荒,行路艱難,不料水路四通八達,根本不用陸地行軍。”甘寧嘖嘖稱奇,“荊南四郡都能走水路直達城下。”
“南方多江湖,人們又喜歡鄰水而居。”周瑜輕笑道:“莫說荊南四郡治所,就是每一個縣城,都能走水路直達。”
古代農業社會,種地肯定離不開水,建城自然會挨著河流,方便種植灌溉。
這種情況下,造就周瑜率軍快速趕路,并可以用船只攜帶足夠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