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搖搖頭道:“諸明家境貧寒,當初連進京趕考的盤纏都沒有,若不是天官出京師,途經玉和城幫了我一把,老朽恐怕只能做一介農夫,哪還有的今日?”
“幸得前幾十年飽讀詩書,尚有一腔報國之意,在知命之年還能考得功名,也幸得恩師成全,拜入其門下,前些年倒也是順風順水。”
“只是,這官是越做越大,但那昏君做出的事卻讓老朽明白,再怎樣的肝腦涂地,也不過是為昏君謀利,百姓們又能分得幾分好處呢?”
秦澤點頭,“昏君倒行逆施,大乾在其手中,如今卻是愈發孱弱了。”
老者搖搖頭,嘆息道:“是啊,君不為君,臣不為臣,再待在朝中也無濟于事,這才辭官回了玉和城。”
“臨走之時,老朽曾和恩師聊了一番,恩師忠義,還曾怒斥了我一頓,說我有才學不為官實在不該,他心中,對那昏君,還是有所期望的。”
聽到這話,典韋眉頭一皺。
“不對啊,照這樣說,那你這恩師,豈不是有可能送來假消息,要害人吧?”
老者連忙擺著手道:
“不不不,這位將軍,您多慮了。”
“恩師如今也已經想通了,先前就曾傳信于我,說是王爺來此,切不能阻攔,定要開城相迎,不可為虎作倀,逆百姓之愿。”
話音落下,秦澤微微一笑,想起當初出京時張勵所說的話來。
見秦澤笑了,諸明跟著道;“說起來,恩師此番轉變,倒真是一件好事啊。”
“不過如今他依舊在昏君身畔,王爺,還請您不要聲張,恩師乃是忠君愛國之人,又一心為民,這可是.....”
說到這,諸明臉色一滯,突然發覺自己用這“忠君”二字,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但秦澤卻不以為意,開口說:
“嗯,我明白張勵為人。”
“天色不早了,既然他們在百里原等著我,那我就去會他一會。”
說罷,秦澤向這頭發花白的諸明拱拱手道:
“日后,自有先生施展才能之地。”
不再多,秦澤翻身上馬。
諸明受寵若驚,躬身道:
“王爺!一路保重!”
“待您踏入金陵之日,老朽得小酌兩杯,和城中百姓一同慶賀!”
秦澤扭過頭,只是朝著他拱拱手,而后便帶著大軍離去。
按照慣例,秦澤派去的斥候,早已經一馬當先走在了最前頭。
若是斥候們探查到的消息與諸明所說一樣,百里原真有重兵,且還是重甲騎兵的話,那就要合理安排兵馬來與之應對。
目前所帶的這支兵馬,戰力確實強悍,其中大多數是無當飛軍,在山地作戰時,他們是一把好手。
但在百里原作戰的話,就不能發揮出他們的長處。
為了盡量減少戰損,須得重新考量,選擇最合適的打法來殲滅敵軍。
騎在馬上的秦澤靜靜沉思著。
百里原作為中原地區最為遼闊的地帶,在這里發動戰事,可以說是奠定今后勝局的一場仗。
自雁落山后,這些城的人一見到自己的兵馬都紛紛投誠,可以說已經震懾住了很多人。
而百里原一戰開啟后,影響會繼續擴大,這也就意味著,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朝廷恐怕已經無人能出戰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