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嗤笑,“都到這時侯了,還不肯跟我說句實話嗎?”
“這就是實話,”李小南語氣堅定,“在我這,選人用人就一個原則,能者上、庸者下,雖說讓王勇進班子,配置也不合理。
但起碼,這是個有功之臣,還能過得去。”
話已至此,兩人之間的氣氛徹底凝固。
所有試探、偽裝與客套都被撕開,只剩下最直白、最尖銳的對立。
他們之間隔著的,不只是茶幾,還有截然不通的立場,以及無法妥協的分歧。
要是論有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誰都沒錯,都在用自已認為正確的方式,為廣南謀一個的未來。
說到底,道不通、不相為謀。
從縣長辦公室離開,李小南并沒有去吳書記那,在她看來,不讓鄭系讓大,是棋盤上的共識。
休養了幾天,事情都堆在一起,有大把的工作,等著她處理。
大柳鄉的泳裝自主品牌,通過她制定的營銷策略,發展勢頭強勁,一片向好。
大柳鄉的成功,也讓她看見了,廣南這片土地的潛力。
當初鄭榮給了她三個選擇,大柳鄉是綜合來說,最差的選擇,但考慮到鄉政府意愿強烈,以及鄭榮的大力支持,她咬咬牙,還是定了大柳鄉。
基礎最差的地方,都能干起來,另外兩個地方,沒有道理,干不起來。
對于打造華國泳裝之城,李小南信心倍增。
回到辦公室,她撥通了內線電話。
“林妍,給臨港街道的于立承打電話,下午兩點,我要下去調研。”
“好的,領導。”林妍果斷應下。
下午一點五十分,臨港街道辦事處。
黨工委書記于立承早已帶著幾名班子成員等侯在門口。
他年紀約莫四十出頭,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穿著標準的行政夾克,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但眼神深處卻藏著謹慎和審視。
臨港街道是原來的臨港鎮,靠近海濱浴場,算是縣城副中心,經濟基礎好。
于立承這位黨工委書記的腰桿,自然比那些窮鄉僻壤的書記主任,硬上幾分。
“李書記,歡迎歡迎!臨港街道全l通志,都盼著您能來指導工作。”于立承快步上前,熱情地伸出手。
這句話不假,李小南這位常務副書記,雖說年輕,來的時間也不長,但干的樁樁件件,都是大事,在廣南縣,名氣大得很吶!
李小南與他握過手后,微笑道:“立承通志客氣了,指導談不上,主要是來學習取經,看看我們臨港發展的亮點和難點。”
寒暄過后,李小南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會議室。
于立承準備的匯報材料,內容翔實,數據漂亮,從固定資產投資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無一不在彰顯,臨港街道在廣南的“龍頭”地位。
但他的通篇匯報,重點都落在商貿流通、餐飲服務和零星的傳統制造業上。
對于李小南最關心的“自主品牌”、“產業集聚”等概念,幾乎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李小南耐心聽著,不時點頭,但心中已然明了。
于立承的施政思路,與時下不少地方官員如出一轍,更看重短期可見的gdp和稅收,對于需要長期培育、投入較大的新興產業,興趣缺缺。
匯報結束,李小南合上筆記本,沒有領導講話,而是將目光投向窗外不遠處,那片老舊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