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李小南微微頷首,肯定道:“很好,立承同志,經貿局的同志們辛苦了。”
“不辛苦,”于立承擦了擦額頭的汗,“都是分內工作,應該的,應該的。”
李小南拿起報告,快速的翻動著,發出嘩嘩嘩的響聲。
“三百二十七家啊!這說明了什么?市場有需求,群眾有創業的熱情,這是好事嘛!”
她目光如炬,看向于立承,“你說呢?立承同志。”
“是、是,”于立承連聲附和,態度轉變的極快,“書記說的是,這確實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之前是我狹隘了,只把它們看成包袱,忽略了其背后的最大潛力。”
李小南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立承同志去了經貿局,站位不同,看問題,更能著眼于全局了。”
說著話,她將材料翻到統計匯總的那頁,“我看了一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作坊都集中在臨港街道,只有很小一部分散落在海僑鎮。”
于立承點頭,“是這個情況。”
“嗯,”李小南的手,精準敲在‘臨港街道’上,“如果把試點,放在臨港街道,作為縣經貿局局長,讓你牽頭,你會怎么辦?”
于立承深吸口氣,目光閃爍。
最近縣里在籌備經開區領導小組的事,他也聽說了!
對于這個臨時負責人的位置,暗地里躍躍欲試的人,不在少數。
原因很簡單,參考別的縣市,經開區一旦正式成立,其主要負責人,也就是經開區主任,通常高配為副處級。
要知道,縣里的副處級領導崗位就這么多,一個蘿卜一個坑,而夠資格競爭的正科級干部卻比比皆是。
李小南此舉,無疑是創造了新的晉升通道,試問誰不眼熱?
他之前,也試探過鄭榮的口風,但對方含糊其辭,并未給出明確的話,估計心里另有人選。
本來,他還有些心灰意冷,但始終不甘心,他還不到五十,還能再往上拼一拼。
于立承清楚,行不行的,就看眼下這一哆嗦了!
“李書記,”他穩住心神,盡量讓聲音平靜,“如果由我牽頭,我初步構想了一個‘四步走’策略。
總結起來就是,摸底甄別、樹立樣板、分層推進、全面升級。”
李小南身體微微前傾,顯然是來了興趣。
于立承繼續道:“首先要做的,不是招商,而是甄別。
李書記,說實話,這三百二十七家,魚龍混雜。想占便宜的居多,但其中也不乏真有潛力的。”
這也是他任黨工委書記時,明知道泳裝產業有基礎,卻不愿意費力推動的原因。
投入產出比太低,見效慢,有這時間,不如出去談幾個大項目,效果立竿見影。
“我計劃牽頭組建聯合工作組,整合安監、稅務、環保等部門的力量。下去的目的,也不是罰款找茬,而是進行科學的分類評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