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過半,記者將焦點轉向李小南,這也是采訪之前,主編特別交代過的。
“據了解,是您率先提出,泳裝產業集群構想。能否談談當初為何選擇發展泳裝產業?廣南成功的秘訣又是什么?”
這兩個問題,直指核心。
李小南認真道:“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縣政府決定扶持泳裝產業,并非拍腦袋空想,而是基于現實基礎。
我們廣南縣,擁有天然的海灣沙灘,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
需求刺激市場,早在九十年代,廣南就通過‘提籃小賣’模式,孕育出大量的泳裝作坊,經過多年發展,不少泳裝企業隨之成立。”
這是廣南泳裝的來時路。
她稍作停頓,繼續道:“至于廣南成功的核心,在于我們構建了一個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整體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做的最多的是引導,我們不替企業做主,只專注于服務。
可以這么說,企業需要什么,我么就努力提供什么……”
專訪結束后,李小南等不到報紙刊登,就帶著眾人急匆匆回了廣南。
好在報社那邊承諾,會給她郵寄樣刊。
回到廣南的第一時間,她就前往鄭榮辦公室匯報工作。
而鄭榮也對她的粵省之行,充滿期待。
書記辦公室里,兩杯清茶蒸騰著熱氣。
李小南與鄭榮在沙發處,相對而坐。
鄭榮抿了口茶,滿臉笑意道:“小南同志,你們郵回來的報紙我看了。
590萬件的訂單,很是喜人,不過,以我們目前的產能,能跟上嗎?”
“書記,這正是我接下來要匯報的重點。”
李小南從包里取出材料,“我和云雀的張總溝通過,在面料供應方面,必須要多手準備,繼續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以往環保面料需求有限,一個供應商就能滿足。但今時不同往日,李小南也怕,在原料供應方面受制于人。
鄭榮立即領會了她的顧慮。
穩定的面料供應,確實很關鍵,難怪她會有引進化纖企業的想法。
“你考慮得很周全。”鄭榮贊許道:“面料供應是生產的命脈,確實不能依賴單一渠道。
說說看,有什么具體的方案?”
“我們已初步接觸了幾家新供應商。”
李小南向前傾身,指著材料上說:“江省美化紡織、浙省永豐集團,都是專攻環保再生纖維的龍頭企業。
我的意見是分兩步走,一方面擴大現有供應商的訂單量,另一方面,盡快與這兩家新供應商建立合作。”
“這個思路好,”鄭榮沉吟片刻,“不過,新供應商的資質審核,一定要嚴格。”
說到這,他正了正臉色,“小南同志,不止是我,現在省里、市里都對我們廣南特色泳裝產業的發展,高度關注。
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行差踏錯。”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