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確實記得關芝芝,當年她和周海潔初到秦城,要不是關芝芝那篇關于暴力強拆的報道,她們也不會那么快,在秦城站穩腳跟。
這人情債,終究是要還的。
也好,就當是為廣南,再添一把輿論之火。
收拾好心情,她將林妍叫了進來。
“小林,匯報材料先放一放。海河晚報的關記者約了采訪,你協調一下時間,盡量安排在明天下午,地點就選在泳裝產業園那邊。”
“產業園?”林妍有些意外,“不在您辦公室嗎?”
李小南搖頭,“不在,她既然想采訪,就讓她親眼看看生產線,聽聽企業真實的聲音。這不比采訪我,更有意義。”
她頓了頓,補充道:“你跟立承同志對接一下,他會安排好的。但要強調一點,不需要特別準備,平時什么樣,就什么樣。”
林妍心領神會:“明白領導,我這就去安排。”
第二天下午兩點,關芝芝提前十分鐘抵達廣南泳裝產業園。
她沒急著去安排好的會議室見面,反而帶著攝像,在園區內邊走、邊看、邊拍攝。
直到林妍找來,她才意猶未盡地走進采訪現場。
會議室里,除了李小南在,于立承和云雀泳裝的張總也在。
林妍領著她,走到李小南面前,關芝芝率先伸手,“李縣長,久仰大名,感謝您能接受采訪。”
李小南回握住她的手,“歡迎關記者。”
簡單寒暄過后,采訪正式開始。
關芝芝開門見山:“廣南泳裝取得如此成績,您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是政府和企業找準了各自的位置。”李小南的回答,簡潔有力,“政府打造環境,企業創造價值。我們不做指揮官,只做服務者。”
關芝芝順勢追問:“但據我了解,你們正在積極引進,再生纖維等中端環節工廠,這是否意味著,政府仍在深度干預產業發展?”
面對這個尖銳問題,李小南顯得十分從容,“590萬件訂單是成績單,更是診斷書。
它暴露出我們產業鏈中,最薄弱環節,高端面料依賴外省。
政府要做的,是搭建平臺,讓缺失的環節補上來,讓現有的環節強起來,這是廣南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正常的產業布局。”
……
四十分鐘的采訪里,關芝芝提問敏銳專業,李小南回答深刻務實。
兩位女性的智慧交鋒,你來我往,十分精彩。
當被問到,對未來的展望時,李小南突然起身,指向窗外的一片空地。
“我初步設想,在那里建設再生纖維研發中心。
廣南的目標,從未改變過。
我們不僅要做大泳裝生產基地,更要構建穩定、創新的產業生態。”
采訪結束后,關芝芝沒急著離開。
在林妍等人陪同下,她走訪了幾家泳裝企業,與老師傅、年輕設計師逐一交談。
她要用手中的筆,記錄下最真實的廣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