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時慧,常委會上我們才三票,票數夠嗎?”
“夠的。”郝明毅笑道:“如果今天我們沒有在常委會上一敗涂地,或許不夠。
呵呵呵……咱們這位葉書記,他不會樂意看見,周市長一家獨大的。”
……
轉眼間,半個月己過。
這半月來,李小南的工作重心,是陪周海潔下去調研,平均每天兩到三家單位,有明察,也有暗訪。
周海潔為了看清秦城各級機關的真實情況,基本不會按辦公廳給排的時間表走,興致到了,說去哪就去哪,給各大機關單位折騰個底朝天。
出現好幾次周市長己經坐在某某局辦公室,可一把局長還在外開會的情況。
但別說,經周海潔這么一折騰,還真發現不少問題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行政效率低下、機構設置不合理。
例如,一個新企業要落戶秦城,需多個部門層層審批,耗時長不說,如遇到某些部門權責交叉,那妥了,徹底成了皮球,被踢來踢去。
周海潔看了眼李小南匯總的調研材料,搖頭道:“這不行,效率太低了,時間就是金錢,讓企業把時間都浪費在蓋章上,還搞什么經濟發展。”
李小南站在一旁,適時道:“領導,如果我們把帶有審批職能的部門聚在一起,不就方便了嘛!”
“你的意思是,搞個行政審批大廳?”周海潔語氣里帶著猶豫。
“對啊,一些發達的沿海城市,早就推出一站式審批服務,可以縮短審批時長。
但也存在問題,大部分是‘只掛號,不看病’,只受理審批項目,具體辦理還是要回原部門,讓審批大廳流于形式。”
周海潔笑著看了她一眼,“既然提出來,你必然想了很久,解決辦法一并說出來吧!”
知她者,海潔市長也。
“市長,確有兩個不成熟的想法,您幫提提意見。
第一個,我們可以‘兩集中,兩到位。’
審批職能向某個科室集中,有審批職能的科室向審批大廳集中。
行政審批事項全到位,授權到位。”
見周海潔沒說話,李小南繼續道:“第二個,針對復雜的審批事項,并聯審批,讓企業簽署承諾書,先發證,后核查。”
周海潔沉思,這兩個想法都很大膽。
審批職能集中向一個科室,會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先發證,后核查,政府要承擔一定風險。
但從改革開放伊始,沒有任何一步是零風險的,遇見困難,大膽突破,才是共產黨人的底色。
她用贊許的目光看向李小南,笑道:“你這兩個想法,都很成熟。”
突然被夸,李小南臉色微紅,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她提的這兩點,是前世驗證過的成功經驗,套用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出岔子。
周海潔將筆記本合上,“你把剛才說的,形成報告交給我,我先去跟葉書記溝一下,沒什么問題的話,這個行政審批大廳,由你來協調。”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