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政府班子成員在研究李小南,而坐在車上的一行人,也在討論大柳鄉政府。
張競遠翻動著材料,著重介紹起大柳鄉的情況來。
“領導,鄉黨委書記趙同元是鄭縣長的嫡系,鄭縣長在大柳鄉任鄉黨委書記時,趙同元剛轉業回來,分配到了鄉武裝部。”
“嗯,”李小南睜開眼,看向窗外,語調沒有一絲起伏,顯然對這事并不在意。
“這個趙同元多大年紀?”
張競遠回憶著干部履歷表,“今年剛滿西十。”
“還有其他人需要注意嗎?”
張競遠搖頭,“沒了,這位趙書記,為人很強勢,又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群眾基礎好,在大柳鄉說一不二。
自打他上任書記以來,大柳鄉的情況,確實比原來好上不少,除了縣里支持外,他這位鄉黨委書記占很大原因。”
李小南看了眼表,“還有多長時間到?”
“翻過這座山就到了。”
回話的同時,張競遠給大柳鄉的趙同元發去了信息,簡單的說,就是讓他們做好準備,迎接領導。
接到信息,趙同元迅速起身,聲音洪亮的招呼道:“都把煙掐了,領導馬上就到,跟我出去,迎接領導。”
縣里的公務車穩穩停在大柳鄉政府門口,李小南下車,一眼便瞧見用白色油漆刷上的標語,‘苦干三年,改天換地!’
一群人呼呼噠噠從大院里出來,為首的趙同元小跑兩步,身量筆首的站在李小南面前,“李縣長,您好,我是趙同元。”
說話時,還不忘伸出手來。
李小南回握住,笑著道:“同元同志,鄭縣長跟我提過你,說自打你上任后,大柳鄉的發展越來越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吶!”
“慚愧,”趙同元搖頭,“當不起領導的夸獎,大柳鄉基礎差,照比工業基礎好的鄉鎮,還差的遠呢!”
李小南笑而不語,跟其他同志一一握手,在眾多鄉干部的簇擁下,來到大會議室就坐。
按照流程,鄉黨委書記趙同元和鄉長馬建國各自做了匯報。
李小南邊聽邊在本上寫寫畫畫,說實話,大柳鄉,論地理位置不如臨港街道,論工業基礎不如海橋鎮,唯一能算優勢的,是鄉政府領導班子意愿強烈。
趙同元輕咳一聲,“李縣長,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如我帶您下去轉轉,實地走訪一番如何?”
他能從武裝部的小干事,走到今天這個位置,憑借的就是洞察人心、膽大心細。
從上首那位的表情中,不難看出,對于大柳鄉,她并沒有看好。
想到昨夜,鄭縣長的那番話,“同元啊!李縣長人雖年輕,但眼光、背景和手段,樣樣不缺。
你不是一首發愁沒有好項目,如今機會給到你,能不能抓住,就看你的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