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御書房的朱允炆高興得不得了,腳步輕快地走在宮道上,連帶著袍角都隨著他的步伐微微飛揚起來
朱允炆整個人都透著一股掩飾不住的喜悅,嘴角不自覺地向上彎起,連眼角的細紋都舒展開來,臉上洋溢著輕松愉快的神情,連腳步都帶著幾分蹦跳的意味,甚至忍不住輕輕哼起了小調。
這一切來的都太輕松了!
輕松得讓他幾乎以為是在做夢,忍不住掐了自己一把,確認這不是假的,這才放下心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里一直懸著的事情終于可以放下了,像是搬走了一塊壓在胸口的大石頭。
事實上他的心里早就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甚至想過了最糟糕的情況,連被責罵后的應對之策都想好了,就等著根據情況應對,隨時調整策略,準備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不敢有絲毫放松,腦子里反復排練過許多遍。
在來御書房之前朱允炆就已經將有可能要發生的事情在心里面反復想了許多遍,每一個細節都仔細考慮過,生怕出現任何差錯,影響整體,讓之前的付出都失去意義,日夜思考,不敢放松,連吃飯睡覺時都在想著這件事。
畢竟這是要來到御書房和老朱親自談條件,老朱對于朱允炆的威懾力不必多說,光是想到要面對皇爺爺那銳利的目光,他就覺得后背發涼,連手心都在冒汗,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仿佛要跳出胸膛,整個人都緊張得不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房間里來回踱步。
所以朱允炆來之前,心里頭非常不安,不斷思考著自己來到御書房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將會面臨的情況,連應對的話都準備了好幾套,每一套都經過仔細推敲,力求沒有任何問題,不留下任何把柄,反復練習,直到完全熟練,幾乎能倒背如流。
他設想了很多種可能,從被嚴厲斥責到被直接趕出御書房,每一種可能都讓他心里害怕,整夜睡不著,翻來覆去,吃不下睡不著,心里始終惦記著這件事,十分憂慮,臉色都憔悴了幾分。
懷揣著不安的心情可當真正來到御書房,見到老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后,他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連呼吸都變得十分小心,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皇爺爺,引來麻煩,讓事情變得無法控制,額頭上冒出細小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
老朱的反應讓朱允炆愣住了,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一時間竟呆在了原地,連謝恩都忘了,傻傻地站在那里,完全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整個人都糊涂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沒有想象中的拒絕,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順利!
老朱甚至連多余的問題都沒有問,就直接答應了下來,干脆得讓人難以相信,仿佛這件事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么,隨手就能同意,完全不覺得重要,說得輕飄飄的,就像在說一件平常小事。
原本朱允炆都已經準備好,要是被拒絕自己就用感情打動對方用道理說服對方,將準備好的話一一說出來,一定要說服皇爺爺,哪怕要費很多口舌也不在乎,定要達到目的,不實現目標絕不停止,用盡全部力氣,哪怕說到嗓子發干發啞。
可這一切,順利的讓他有些難以相信,甚至走出御書房時還有些精神恍惚,腳步發軟,仿佛踩在云朵上,整個人都輕飄飄的,感覺很不真實,像在夢里,忍不住又回頭望了望御書房的方向。
”或許黃師傅說的是對的?”
朱允炆想了半天沒有想明白,只能將原因歸結到了黃子澄所說的上,心里對這位師傅更加信任,暗暗慶幸自己有這么一位好師傅,能夠為他解答疑惑,解決困難,在他需要的時候給出正確的建議,心里充滿感謝,決定日后要更加倚重他。
先前黃子澄就說過,要和朱棣建設燕王府學宮,請老朱當學宮祭酒,老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畢竟這對朝廷有好處沒有壞處,對國家對百姓都是好事,為什么不答應呢,自然應該同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條件成熟自然成功,水到渠成。
畢竟朱煐重開稷下學宮的計劃提出之后,商人們都爭著前來,放出十個稷下學宮入學名額就從商人手里聚集了整整四百六十三萬兩的銀子,這個數字任誰聽了都會心動,連朝中大臣都感到震驚,紛紛上表稱贊,感嘆連連,對這個結果感到吃驚,難以相信,私下里議論紛紛。
燕王府學宮萬一要是也受到了商人歡迎,這賺個百八十萬兩銀子,對于朝廷而都是一大筆錢啊!
這錢足以解決許多緊急問題,填滿國庫,緩解錢財壓力!可以幫助朝廷度過困難,辦成許多重要事情,比如修建水利、賑濟災民。
作為皇帝,老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畢竟國庫確實需要這些銀兩,邊境將士的糧餉、各地災荒的救濟,哪一樣不要銀子?處處都需要用錢,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半花。
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開支,不能拖延。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問題,不允許推遲,否則可能引發更大的麻煩。
畢竟就算開設失敗了,對老朱也沒有損失,而一旦開設成功,那就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肯定不會虧本,怎么算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這種肯定不會虧本的生意,任誰都不會拒絕,老朱自然也一樣,他向來仔細計算,最是明白其中利害,知道該怎么選擇,衡量好處和壞處,從來不做賠本買賣。
炙熱的太陽烘烤宮道,將金磚地面曬得發燙,走在上面都能感受到透過鞋底傳來的熱氣,連空氣都仿佛在微微晃動,熱浪撲面,讓人感到悶熱難忍,全身出汗,衣服黏在身上。
朱允炆走在路上,一陣風吹過,帶著青草味道和太陽的溫度形成熱浪,撲面而來,讓人不由得瞇起了眼睛,抬手遮擋,以躲避熱氣,稍稍緩解這難忍的酷熱,卻依舊感到悶熱,額前的頭發被汗水打濕。
被這熱浪包圍,可朱允炆此刻的心里頭卻是特別的舒暢,仿佛喝下了清甜的泉水般痛快,連帶著這酷熱的天氣都變得可愛起來,腳步也越發輕快,像走在平地上一樣,走得十分穩當,心情愉快,甚至覺得陽光都明媚了幾分。
傳到耳邊的是斷斷續續的蟬鳴,這平日里令人厭煩的聲音此刻聽來卻格外好聽,像是在為他慶祝一般,就連心情都開朗起來,臉上露出喜色,整個人都輕松愉快,笑容滿面,時不時抬頭看看藍天。
沿著宮道,踩著宮道上的金磚,朱允炆一路回到了東宮,步伐輕快,恨不得一步當成兩步走,急著想要與人分享這個好消息,好好聊一聊,訴說心中的喜悅,走得很快,衣袂隨風飄動。
東宮。
呂氏和黃子澄殷切期盼,兩人在廳內來回走動,神色焦急,時不時望向門外,眼神中滿是期待與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十分慌亂,像坐在針尖上一樣,手里的帕子被捏得皺巴巴的。
雖然已經考慮過很多次這計劃沒有太大問題,老朱沒有理由拒絕成為燕王府學宮的祭酒,黃子澄也都已經反復分析推敲過了很多次,自認為沒有問題,可事到臨頭還是免不了擔心,生怕出現什么意外,導致失敗,讓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一切從頭開始,前功盡棄。
可畢竟皇帝的心思難以猜測,天子的想法難以預料。誰也不知道陛下心里到底怎么想,會不會臨時改變主意,說話不算話,讓人無法捉摸,難以預測,圣意難測啊。
老朱的心思誰也猜不準,萬一有什么變化,那之前的計劃就都白費了,所有的努力都將失去意義,這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最害怕發生的,心里始終懸著一件事,十分沉重,像是壓著一塊大石頭。
朱允炆親自去,雖然能提高一些成功率,可同時也意味著朱允炆承擔了部分的風險,這讓呂氏很是擔心,生怕兒子受委屈,被陛下責備,心中不安,難以平靜,十分憂慮,眉頭緊鎖。
呂氏惦記著朱允炆,生怕他在御書房受了委屈,被陛下責罵,心里七上八下的,坐立不安,時刻注意著門外的動靜,心神不定,連水都喝不下去。
黃子澄惦記著結果,這關系到他后續的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關系到他能否在朝中穩定地位,不能有半點差錯,事情很重要,影響深遠,關系到前途,關系到他的抱負能否實現。
房間里,十分安靜,只有呂氏和黃子澄不斷端起茶杯喝茶又放下的聲音,顯示出他們內心的急躁,連空氣都仿佛停止了流動,壓抑得讓人呼吸困難,像掉進冰窟里,感到陣陣寒冷,氣氛緊張,連侍女們都屏息靜氣。
茶水都已經反復換了好幾次,茶湯都變淡了也無人在意,兩人都心不在焉,心思完全不在喝茶上,精神不集中,完全無法專心思考,坐立不安,時不時交換一個擔憂的眼神。
主要是兩人喝茶太快,一會兒就喝完一杯,借此緩解內心的緊張,可越喝心里越焦急,反而更加忐忑不安,心神不寧,完全靜不下心來,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屋里轉來轉去。
”殿下回來了!”
忽然聽得門外宮人的聲音,打破了室內的安靜,如同平靜的水面扔進了一塊石頭,激起層層波浪,驚動了水中的魚,讓兩人的心都提了起來,緊張得不行,不約而同地站起身。
呂氏和黃子澄紛紛猛地站起來,急著向外看去,恨不得馬上沖出門去,迎接朱允炆,打聽清楚,想知道結果如何,心情迫切,眼睛緊緊盯著門口。
而與此同時,朱允炆也已經到了門口,推門進來,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笑容,眼角眉梢都透著高興的神色,整個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看起來心情很好,喜悅表現在臉上,連眼睛都在發光。
呂氏和黃子澄還沒有來得及邁步出門,朱允炆就已經進來了,腳步輕快,顯然心情很好,這讓兩人心中頓時踏實了不少,像放下了重擔,終于可以松一口氣,放下心來,相視一笑。
呂氏和黃子澄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朱允炆的臉上,仔細看著他的表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試圖從中看出些什么,觀察臉色,想從他的表情中看出線索,猜測結果,心跳不由加快。
兩人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朱允炆臉上那藏都藏不住的笑容,心中的重擔這才落下,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互相看著笑了笑,高興表現在臉上,終于放下心來,臉上露出喜色,眉頭舒展開來。
呂氏看向朱允炆,試探著開口,聲音帶著一點發抖:“允炆,你皇爺爺可是答應了?”
她緊張得連手中的手帕都捏得緊緊的,手指關節發白,顯示出內心的緊張,忐忑不安,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朱允炆的嘴巴。
黃子澄此時也十分緊張地盯著朱允炆,連呼吸都停住了,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心臟怦怦直跳,像打鼓一樣,等待著他的回答,集中全部注意力,身體微微前傾。
朱允炆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皇爺爺答應了。”
語氣中滿是放下心來的輕松,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眉開眼笑,顯然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心情愉悅,聲音都比平時響亮了幾分。
當即朱允炆就將自己進入御書房之后發生的事情給黃子澄、呂氏生動形象地講了一遍,語氣中滿是興奮,連說帶比劃,將當時的場景再現,十分逼真,讓兩人仿佛親身經歷一般,聽得十分入神,不時發出驚嘆。
黃子澄和呂氏兩人聽得眉頭不停跳動,時而緊張,時而放松,心情隨著朱允炆的講述而起起落落,好像親身經歷一樣,感同身受,完全沉浸在他的講述中,神情專注,連茶水涼了都沒注意到。
聽完之后,兩人都是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互相看著笑了笑,眼中的擔心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喜悅,心里樂開了花,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滿意,滿臉笑容,連連點頭。
呂氏笑道,語氣輕松了許多:“看來陛下是支持我們的,這真是太好了。”
她終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擔,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沐浴在春風中,心情變得愉快起來,眉開眼笑,連聲音都輕快了許多。
”事實上本來就是這樣,畢竟我們開學宮如果能從商人手中籌集到銀兩,對朝廷也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好事,陛下英明,自然不會拒絕。”
黃子澄輕輕摸著胡須,點了點頭笑道,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心中已經開始計算下一步的計劃,思考著如何讓利益最大化,籌劃安排,準備大干一場,計劃未來,腦中飛快盤算。
東宮這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朱棣的府上,傳遞消息的下人走得很快,不敢有絲毫耽誤,生怕誤了重要事情,不停地趕往燕王府,不敢怠慢,額頭上滿是汗水。
既然雙方已經達成了合作關系,那自然是要在第一時間互相通報消息,確保計劃順利推進,任何延誤都可能影響整體,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后悔莫及,必須小心行事,緊密配合,互相照應。
所以在朱允炆回到東宮,呂氏和黃子澄知道了老朱答應當這燕王府學宮的祭酒之后,馬上就派人將這個好消息傳遞給了朱棣,生怕耽誤了時間,影響后續安排,打亂整個計劃,導致失敗,讓之前的努力白費,急忙傳遞消息,派了得力的人去。
朱棣收到消息之后也沒有閑著,馬上就命人將這個消息給散布了出去,一時間燕王府上下都忙碌起來,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個個臉上都帶著興奮的表情,喜氣洋洋,對這個消息感到十分激動,互相議論,奔走相告。
房間里,只有道衍和尚和朱棣相對而坐,氣氛安靜,與外面的喧鬧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兩個世界,一動一靜,形成強烈的差別,特別安靜,只有棋子落盤的聲音。
兩人中間擺著一個棋盤,上面是零零散散的棋子,棋局正進行到激烈的時候,黑白雙方廝殺激烈,互不相讓,勝負難分,局勢十分緊張,難以分開,每一步都需深思熟慮。
裊裊青煙在房間的角落飄蕩,熏香的味道彌漫整個房間,讓人心神寧靜,暫時忘記了外界的紛擾,沉浸在棋局之中,心無雜念,專注于眼前的棋局,心靜自然涼,與外界的炎熱隔絕。
窗外傳來蟬鳴,兩人一邊下棋一邊隨意地聊著,看似悠閑,實則各自心里都有想法,都在思考著接下來的安排,計劃著未來的道路,深謀遠慮,為以后做準備,暗中籌劃,步步為營。
準確的說應該是朱棣在說,道衍在聽,一邊聽一邊專注地看著棋盤,時不時放下一子,動作從容不迫,顯得很有把握,心中早有打算,神色平靜,偶爾抬眼看看朱棣。
”這朱煐小兒仗著自己有點本事就多次看不起人,這次本王要給他個教訓!”
朱棣語氣憤怒,手中的棋子重重落下,發出清脆的響聲,顯示出他內心的不滿,怒氣表現在臉上,對這個事情很是生氣,記在心里,眉頭緊皺。
”老二他最是可惡,要不是他一直在這中興侯的面前說老子要造反,這會兒本王早就已經拉攏了中興侯!”
說到這里,朱棣更是氣憤難平,臉色都陰沉了幾分,眼中閃過一絲兇狠,咬緊牙齒,對這件事記在心里,念念不忘,手中的棋子捏得緊緊的。
”昨日本王親自前去祝賀朱煐這小子封侯,結果被拒絕進門,這真是極大的恥辱!”
朱棣握緊了拳頭,手指關節發白,顯然這件事讓他記在心里,難以放下,念念不忘,心里始終惦記著,憤憤不平,感覺受到了輕視。
”既然你們先做了初一,那就別怪本王做十五!”
他冷笑著說道,眼中閃過一絲嚴厲的神色,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要給對方一個狠狠的教訓,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方式回報對方,決不輕易放過,毫不留情,目光凌厲。
”不就是先讓父皇當祭酒,再借著學宮的名義打出旗號,聚集商人的錢財嗎?誰不會啊?”
朱棣語氣中帶著輕視,但眼神中卻透著認真,顯然對這個計劃很是看重,下定決心一定要做成這件事,志在必得,嘴角帶著自信的笑。
”道衍啊,你就看著吧,看本王如何一步步地學著他們開稷下學宮賺錢的方法開燕王府學宮把這錢給弄到手的!”
他信心十足地說道,仿佛已經勝券在握,志在必得,心中早有把握,對這個計劃充滿信心,得意洋洋,聲音洪亮。
”當初朱煐重開稷下學宮,父皇為祭酒的消息放出去之后,第二天商人便上門捐了三十六萬兩,哦對,就是那個胡老三。
今日本王便也將本王要開燕王府學宮之事放出消息去。也是父皇為祭酒,看明日能聚集多少銀兩!”
朱棣越說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流入府庫,眼中閃著貪心的光芒,嘴角不自覺地向上彎起,喜形于色,對這個前景十分期待,向往未來,手指輕輕敲著棋盤。
””
朱棣還在不停地說,一邊下棋一邊說著心里頭的不痛快,將連日來的郁悶全都說出來,完全沒有注意到道衍專注的表情,也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棋局已經十分危險,隨時可能輸掉,完全沒有意識到,只顧著傾訴。
忽然,坐在他對面的道衍一子落下,清脆的落子聲打斷了朱棣的話,在安靜的房間里格外響亮,讓朱棣不由得一愣,沒有準備,沒想到道衍會在這個時候落子,大吃一驚,話說到一半停住了。
朱棣拿著棋子的手頓時就停在了半空中,驚訝地看向了道衍,這才發現自己的棋路已被完全堵死,敗局已定,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無法改變局面,只能認輸,目瞪口呆,看著棋盤說不出話。
”王爺,你輸了。”
黑衣和尚咧嘴笑道,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顯然對自己的棋藝很是自豪,對這個結果毫不意外,意料之中,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局,笑容滿面,輕輕整理著衣袖。
朱棣臉色一僵,抬起的手放下,搖了搖頭,無奈地嘆了口氣,將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盒,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心服口服,知道這局棋自己確實輸了,沒有辦法,苦笑著搖搖頭。
”道衍,你可真沒意思。”朱棣悻悻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些許不滿,但更多的是對棋局的不甘心,以及對道衍總是如此冷靜的些許嫉妒,無可奈何,只能接受這個結果,悶悶不樂,撇了撇嘴。
京城本就不大,消息傳得飛快,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半日功夫就所有人都知道了,連三歲小孩都聽說了這個消息,家家戶戶都知道,人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成為聊天的話題,街頭巷尾都在談論。
在古代,娛樂活動很少,茶余飯后的談資就顯得特別珍貴,任何新鮮事都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津津有味地談論,樂此不疲,興致很高,聚在一起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