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楠回答:“宋老師,我考上了師范大學,現在在西部地區做支教老師。劉奕邦作為中央選調生來基層歷練,我工作的那所小學,就在他擔任村支書的村子里!”
宋老師聽到這話,更加高興:“好孩子,你跟奕邦真的是天生一對,咱們都是知行合一的人!來來來,快坐下,跟我講講支教的事情!奕邦,水壺和茶葉在那邊,自己泡!”
劉奕邦笑著回答:“那今天就嘗嘗宋老師的好茶!”
宋老師笑道:“超市里隨便買的茶葉,反正我覺得好壞、普通的茶都差不多,沒太大區別!小米,快跟我說說!”
米小楠就講起她選擇的支教學校,以及剛到支教的地方遇到的困難和他們克服的過程。這些說得并不仔細,但說到教書的過程和對孩子的了解,她便滔滔不絕。
在她眼里,每一個孩子都很好,都有優點。
宋老師看著眼前的學生,已然明白了教育的真諦——有教無類。人和人的智力差距很大,對于聰明、腦子靈活的孩子,可以督促他們努力讀書,爭取去更高等的學校深造;
至于一些資質普通的學生,可以鞭策他們努力,有時候努力了也能有不錯的結果;
當然,對一些資質平庸的學生,可以教他們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在日后生活中遇到困惑時,能想起老師曾經的教誨,找到新的方向。
劉奕邦泡了茶,給宋老師和米小楠各倒了一杯。
他坐在旁邊,認真地聽米小楠講支教的困難。以前米小楠只說有意思的事,對支教的苦只字未提,但現在遇到宋老師,她毫無保留地向老師傾訴起來。
宋老師緊緊握住米小楠的手,眼神愈發慈祥:“好孩子,你真厲害,我為你感到驕傲。換成我,未必能做到這樣。我在深城有點人脈,這邊更新換代快,我會跟各大學校的圖書館聯系,如果有需要處理的書籍,我想辦法收集起來給你寄過去。”
米小楠感激道:“宋老師,謝謝您。書籍是學習最重要的工具。孩子們還小,不能去很遠的地方,但書籍可以帶他們去往世界各地。比如,我爺爺奶奶給我收集的圖書里,有一幅世界地圖。”
“我就指著地圖告訴他們各個國家,以及這些國家的語、飲食、習俗,既有優點也有陋習。孩子們的眼睛隨著我的教鞭在地圖上移動,然后在腦海里想象,豐富自己的認知,吸引他們向前看、向上看。”
宋老師仔細聽著,直到十點半,仍舊舍不得米小楠離開。
米小楠輕聲說:“宋老師,我有個學生,在奕邦聯系到愛心基金后,能來深城醫院治療了。我想去看看她。等年后我來拜年,再跟您細聊。”
宋老師笑了笑,表示理解,又看向劉奕邦:“宋大夫回來時跟我說,奕邦要帶客人過來,還說有驚喜。這個驚喜太大了,能讓我幸福很久。現在你們去探望學生,中午來我家吃飯吧。”
劉奕邦連忙拒絕:“宋老師,您別忙活了。探望完學生,我們還要去四方島。等年后,我們請您吃飯。”
宋老師眉開眼笑:“行,你們有安排,我就不多留了。看你們志同道合、感情穩定,老師自然希望你們能喜結連理、白頭偕老。雖說你們是自由戀愛,但咱們當地的規矩還是要講的。我這個老師就厚著臉皮,主動請纓給你們當媒人,行不?”
劉奕邦和米小楠一愣,隨后劉奕邦笑道:“求之不得,到時候定親還得勞煩宋老師出馬。”
米小楠也笑道:“謝謝老師。有老師在,我在深城也算有娘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