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領導們看到劉奕邦的表現,眼露欣賞,同時內心又有些羨慕。
自家的孩子怎么就沒有劉奕邦這么優秀呢?如果自家的孩子也這么好學、這么懂事,他們也不用發愁了!
再者,他們也知道劉奕邦是真的來這邊做事的,而且為人非常謙虛,也懂得官場的規則。
這樣的人絕對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干擾工作,自然能立于不敗之地。
假以時日,他們這里只不過是劉奕邦的暫居工作地,以后他必然會有更大的發展。
有了這樣的認知,再加上劉奕邦做出的成績,很多人都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才能帶領當地群眾致富。
米小楠回到學校之后,把訂婚的喜糖分給同事們吃,還買了很多小米珍珠飾品,既送給女老師,也送給男老師。
男老師連忙擺手:“我一個大男人,用不上這些。”
米小楠把飾品塞到男老師手里:“您是用不上,但家里的嫂子肯定需要啊。拿回去送給嫂子,也感謝她這些年支持您的工作。”
很多鄉村老師的家就在農村,配偶是農民,平時在家種地、干活。
因為老師的工作性質,很多時候顧不上家里的農活,另一半就要多承擔些操勞。
男老師聽了這話,便接了過來:“那我就不客氣了。”
女老師拿到飾品后,當場就想佩戴。
米小楠趕緊攔住:“等一下,我去拿酒精。消毒之后再往耳朵上戴,畢竟我挑選的時候上手摸過,說不定還有其他人碰過。”
幾個女老師聽了之后,連忙說:“還是你想得周到。”
男老師也把耳墜遞過來,拜托女老師幫忙擦擦——家里沒有酒精,正好在這里一起消毒。
消過毒的耳墜,很快就戴在了女老師的耳朵上。燦爛的笑容配上珍珠耳墜,格外好看。
王老師問:“小米,這些耳釘、耳墜,真的是用咱們這邊的珍珠做的?”
米小楠點頭:“當然是了。咱們這邊的珍珠價格雖然不貴,但現在又發現了新用途,可以用來制作化妝品。如果你們村里有條件,都可以嘗試養殖珍珠和海鮮。”
王老師笑了笑:“我家先養殖一畝試試,要是效果好,明年就多養幾畝。雖然辛苦點,但能掙錢,日子就能好過些。”
眾人都深以為然。她們以前的工資經常被拖欠,自從劉奕邦過來搞活了經濟,才開始每個月按時發工資。幸虧家里種地能有飯吃,要不然這份工作真的干不下去。
劉奕邦過來后發現,這里的老師教學都很努力,尤其是幾個代課老師,工資不高,很多都是憑著熱愛堅持。
于是劉奕邦鼓勵他們參加自考,之后再考編——不然以后不僅工資差距會越來越大,退休工資也會有很大差別。
胡老師是位中年男老師,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師范生,分配到這所小學后一直兢兢業業。
這時他感慨道:“現在咱們這里變化真大,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還是上面派來的人,才能帶動咱們這種偏遠地方發展啊。真羨慕東南沿海,也不知道那邊現在怎么樣了?”
米小楠笑著說:“東南沿海發展確實不錯,但咱們這邊也開始起步了。等老百姓富起來、經濟好起來,到時候修房子、修路,生活都會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