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有些無語地看向朱樉。
這臭小子,老四還沒到京城呢,就已經開始謀劃按算老四了,還真是一心為國啊
老朱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孫子,想到朱樉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因為自己的大孫的一番勸說才導致的,心中不由得有些懷疑人生了。
要知道從小到大自己沒少勸老二,棍棒加身他尚且不知悔改,結果大孫這么一勸,就又了如此大的變化。
難不成咱孫還有咱所不知的能耐?
見朱樉煞有其事地提到朱棣,老朱也不由想起了自己的這個四兒子,老四朱棣,確實出眾,要說起來,他是最像自己的。
若非他是老四,大明又需要承平文治,說不得也是個不錯的繼承人選。
不過現在有了大孫那老四就得靠邊站了
老朱仔細想想,覺得朱樉所也并非全然沒有道理,雖說都是自己的兒子,可從一個皇帝的角度來看,這藩王之亂不得不防,尤其是老四還這般出色
大孫登基的話,尚且年幼,不一定能完全壓服老四,若是不能壓服,那兩邊爆發起沖突老朱不想看到兒子出事,也不想看到孫子出事,更不想看到老朱家相互征伐血流成河
“此事咱自有考慮,先不急,且先等老三和老四入京來吧。”
老朱沒有直接說什么,不過語間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朱樉當即松了口氣,同時眼中卻又閃過精光!
果然,自己是有當賢王的資質的!只要自己認真考量,諫還是會被父皇所采納!而且
父皇對自己的態度好像確實有了不小的改變,若是以往,自己說什么父皇都只會否決,而非采納,而眼下卻采納了自己的諫
朱樉的心中更加確定了一件事,他認為自己猜對了,朱煐的背后就是老朱!而朱煐所,就是老朱授意,那自然,自己按照其顧慮針對性地給出諫,采納的概率自然也就高了
“父皇如此委婉讓我當這賢王,想來是大明之局當真到了危難之際!”
“大哥故去,朝中爭斗不休,老四在外虎視眈眈,北元陳兵北疆,海上還有海寇作亂,南邊的土司蠢蠢欲動,江南士族亦是躍躍欲試,此大明危急存亡之秋也,父皇今委以我重任,我自該當不負所托!”
朱樉的眼中爆發精芒,他感覺自己的思路從未有如此清晰過
“行了老二,你下去吧,今天說的不錯,學會用腦子了,日后給咱多動腦子,迷途知返什么時候都不晚。”
老朱照常地給了朱樉一棒子,不過考慮到他終于有了一個正確的目標,且不說他能不能達到,至少目標在老朱看來是不錯的,再加上這些日子以來老朱對兒孫心思上的變化,于是就在給了一棒子之余又夸贊了一句,算是打一棒子再加一顆甜棗
而這番話落到朱樉的耳朵里卻又全然不同
老朱話音剛落,朱樉的兩眼就不由得放光,眼前一亮,心中狂喜!
他自動忽略了老朱的訓斥和嘲諷,就聽到了那一句——今天說的不錯!
六個字,不斷回蕩在朱樉的腦海里
訓斥的話朱樉聽多了,他自動免疫了,可這夸贊的話,從小到大,可從未聽過幾次啊!
“父皇當真夸贊我了!”
一句話,讓從小到大都以叛逆示人,以求博得老朱的認可和關注的朱樉徹底破防了!
這不僅僅是一句夸贊,更是對自己的認可!
這一刻,朱樉也不由得認真了!他的神色一肅,恭恭敬敬地沖老朱行了一禮:“父皇且安心,兒臣一定替您看好這大明,看好朝廷和這天下!”
“兒臣告退。”
說完朱樉徑直退下,而這臨走前的這一番操作卻看呆了老朱
老朱頓時就愣在了當場
片刻之后老朱反應過來,頓時臉色一黑
“他娘的混蛋玩意兒!咱還沒死呢!什么叫做替咱看好這大明?咱不會自己看?”
老朱想發火給這口無遮攔的二貨來上一頓竹筍炒肉,可卻發現朱樉早已昂首離開了御書房。當即無奈,只好獨自憋氣郁悶
“陛下,秦王殿下又惹您生氣了?”
蔣瓛走到老朱近前見老朱有些余怒未消不由小心開口
老朱擺了擺手:“比以往倒是好多了,也算是學好了,由他去吧。”
說著老朱轉怒為喜,笑道:“還是咱大孫有辦法,老二這榆木疙瘩都被他給教好了,當真是上天給咱大明的福星啊。”
“自然是天佑大明,天佑陛下。”
“哈哈哈哈哈。”
“蔣瓛啊,你什么時候也學會拍咱馬屁了?”
“陛下,臣可從來不會拍馬屁,臣說的句句都是肺腑之啊。”
“行了行了,咱沒有怪罪你的意思,老四那邊算算日子應該也快入京了,你盯著些,還有咱大孫,你盯仔細了,有任何事情隨時和咱匯報,要是有人對咱大孫出手的話,可以先斬后奏!”
“是陛下!”
聽了老朱的話蔣瓛的眼中大亮,心中思量著怎么和這未來的天子再親近親近
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旁人尚且不知未來天子是誰就都已經開始押寶欲奪那從龍之功了,自己這除了陛下之外唯一知曉未來大明天子的,又豈能畏畏縮縮不發一?
朱樉入宮闡述了自己要當大明未來賢王的理想。
而與此同時,方孝孺與張平一見如故,張平這小子拉著方孝孺就同朱煐一起回了府,那是半點也不見外。
“老方啊,你與我同老大當真是同道中人啊!今日你朝堂上的表現,我張志遠認可!”
“你初入京城,想來還不知我老大的事跡吧?”
“這”方孝孺不由看了眼一旁的朱煐。
朱煐笑了笑,給方孝孺隨手倒了杯茶。
“都是些不值一提的事。”
朱煐擺了擺手。
“老大,你那些事兒要是不值一提,那這朝堂上就沒有值得一提的事情了。”張平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