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煐的宏大“作死”計劃中,朱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是確保未來“死亡率”的關鍵備份。
原本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他覺得完成那個“為家國天下諫而觸怒君主被殺”的終極任務,在大明洪武朝應該是十拿九穩、十分簡單的事情——畢竟老朱的屠刀那是名聲在外。可真正操作起來之后,朱煐才發現并非如此,簡直是困難模式。
老朱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對自己無比寬容,尤其是最近,壓根連發脾氣都不發,幾次三番在死亡邊緣試探,結果都像是拳頭打在了棉花上,甚至偶爾還能得到兩句不著調的夸贊。
這讓朱煐十分無奈且焦慮。哪怕他已經想好了后手,比如通過和胡老三私下制造金錢來往的假象,試圖讓老朱誤會自己貪污受賄且數額巨大,可他依舊不確定,以老朱目前這種反常的、近乎縱容的態度,到底能不能狠下心直接把自己給嘎了。這老朱,不按歷史套路出牌啊。
未雨綢繆總歸是沒錯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大明開國之后,按歷史走向,前三任皇帝分別是老朱,建文帝朱允炆和永樂帝朱棣。
所以朱煐決定,雙管齊下,甚至三管齊下!在老朱手下積極找死的同時,也得給未來的朱允炆和朱棣身上做好“仇恨”鋪墊,廣撒網,多斂魚。
倘若朱允炆和朱棣能提前把自己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最好是能夠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的話
那就算自己在老朱這頭吃了癟,沒能死成,日后在這兩位手下,也依然保有持續作死、最終成功的希望。這叫多線程操作,確保任務完成。
畢竟現在已經是洪武二十五年了,老朱年事已高,留給朱煐“激怒”他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朱煐并沒有絕對的信心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真正觸及老朱那深不可測的逆鱗,讓他下達處死自己的命令。時間緊迫啊。
如此來算的話,朱棣這一條線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這可是未來的永樂大帝,若能讓他記恨上,那成功率必將大增。這可是個硬骨頭,也是個大機會。
所以,必須把朱老四往死里得罪!往絕路上逼!不留任何余地!
不過,目前來看,這朱老四這條線怕也是不太好走。這丫的好像多少遺傳了老朱那點“容易對特定人才產生奇異寬容”的性子最近簡直是抽了風了一樣,態度轉變令人費解。
明明之前朱老四入京的時候,在朱雀街縱馬擾民,被自己當眾斥責并親手送進了應天府府衙大牢里關了好幾天,這雙方總該是結下死仇了吧?面子丟大了。
朱老四總該記恨上自己了吧?
可這丫的,記恨了一段時間之后,難道自個兒消化了?還想通了?斯德哥爾摩了?
現在這不但在朝堂上的時候偶爾會幫自己說幾句話,如今竟然還拉下臉皮,帶著重禮上門拜訪這臉皮厚度,簡直堪比應天府城墻。
這是什么迷惑行為?是以退為進?還是有什么更深層的算計?難道他看出了我的“求死”意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朱煐著實是有些郁悶,感覺自己的“求死之路”真是坎坷重重,步步驚心,對手一個個都像是開了天眼,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讓他有種拳頭打在空氣里的無力感。
朱棣剛走沒多久。
院子里的眾人還沒來得及從剛才那充滿火藥味的插曲中完全回過神,更沒來得及正式入席呢,門房又腳步匆匆地前來通報,又有人登門了
來的乃是熟人,正是剛剛被晉封為涼國公不久的藍玉。
卻是藍玉回府匆匆安置了一下之后,便帶著妻兒老小就一同來參加朱煐的慶功宴來了。看得出,他不是走過場,而是真心實意來道賀的,連家眷都帶上了。
大家看到藍玉這一大家子全來了,也是不由得有些驚訝。藍玉本人一身常服卻難掩彪悍之氣,他的妻子葉氏端莊得體,長子藍春已有些少年英氣,二兒子藍夏、三兒子藍斐年紀尚小,好奇地打量著四周,一共五人,可謂是給足了朱煐面子,這陣仗可比兩位王爺單獨前來顯得親近多了。
好在蔣瓛將一切都準備得十分妥當,宴席的桌子足夠大,座位也足夠多,添幾副碗筷而已,倒也不顯得擁擠忙亂。
藍玉來的同時,自然也帶上了厚禮,規格絲毫不遜于方才朱棣留下的那些,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有武人的實用特色。
藍玉是何等人物,久經沙場,洞察力驚人,一進院子銳利的目光一掃,就察覺到氣氛有些微妙的不對勁,再一看地上還有些痕跡、還沒來得及完全搬走的朱棣留下的禮盒箱子,眉頭就是習慣性地一皺。詢問之下,從快人快語的朱樉那里得知了燕王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