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很抱歉。”
“黃大人你怕是,找錯了對象!”
話音一落,朱煐的氣場變了。
他臉上的笑意斂去,換上寒意。聲音也轉冷,每個音節都像冰塊砸在地上。
目光如刀,刺向黃子澄的眼底。
“朝堂,非你黃子澄一人的朝堂!”
“也非允炆殿下一人之朝堂!”
他步步緊逼,聲音一句比一句高,一句比一句重。
“陛下尚在!”
最后四個字,他是吼出來的,聲震四野。
他盯著黃子澄,嘴角再次揚起,全是嘲諷。
“怎么?”
“黃大人已經做好棄暗投明的準備了?”
這一句話,是什么分量?
這是誅心之!
這是平地之上,驟然炸響的一記驚雷!
朱煐直接將嘲諷拉滿,根本不給黃子澄留半分轉圜的余地,一出手,便是絕殺。
周遭的官員們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連衣袍摩擦的細微聲響都消失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黃子澄身上,眼神里充滿了驚駭與不可思議。
他們聽到了什么?
棄暗投明?
在這大明朝,在這洪武年間,誰是暗?誰又是明?
這個罪名,太大,太重,誰都接不住。
黃子澄臉上的血色“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凈凈。
那張臉由漲紅瞬間轉為煞白,緊接著,因為巨大的恐懼和憤怒,又從慘白轉為一片鐵青。
他指著朱煐,那根平日里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手指,此刻不住地顫抖,抖得不成樣子。
他的嘴唇哆嗦著,幾次張開,卻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一個字也發不出來。
這一記重擊,不偏不倚,正中他的軟肋。
他可以狂,可以傲,可以倚仗自己帝師的身份,可以代表文官集團的利益,甚至可以隱晦地用皇孫來壓人。
但他千不該,萬不該,忘記了這天下現在究竟是誰的天下。
皇帝,還活著!
那位一手締造了大明,也一手締造了無數血案的洪武皇帝,還好端端地坐在皇宮里!
“棄暗投明”這四個字,就是一把直接捅到他心窩里的刀,一瞬間就讓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寒意。
良久。
他用盡力氣,從牙縫里擠出幾個字。
“你你血口噴人!”
黃子澄身體發抖,指著朱煐的手指幾乎戳到他臉上。
他沒想到,這個豎子一開口,就是滅人滿門的罪名。
這是要他的命。
面對指控,朱煐沒抬眼皮,也未看黃子澄的臉,只是整理著自己的袖口,像在撣去灰塵。
然后,他才開口,語氣平淡。
“我血口噴人?”
朱煐反問,每個字都剖開黃子澄的偽裝,指向要害。
“那你今日之,是何意?”
他的目光落回黃子澄身上,眼神讓人無法逼視。
他不給對方機會,繼續追問。
“我等,皆是洪武之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我等心中尊奉的,唯有當今陛下。”
“我等替陛下分憂,為陛下著想,此乃為臣本分。”
朱煐的聲音在殿中回蕩,占據了道義。
他話鋒一轉,盯著黃子澄。
“你,黃子澄,卻口口聲聲為了皇孫。”
“你替皇孫解釋什么?”
朱煐冷笑一聲。
他向前踏出一步,逼近黃子澄,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壓迫。
他將“指揮”二字,咬得很重,很慢,像是要碾碎了塞進黃子澄的耳朵里。
“皇孫何時能,指揮得起朝中大臣了?”
朱煐的話在朱允炆耳邊炸開。
他僵在原地,臉上的笑意褪去,只剩蒼白。
冷汗從他的額角、脊背冒出,浸濕了衣衫,帶來一陣寒意。
他后退了半步,這個動作在寂靜中顯得刺眼。
他的嘴唇翕動,發抖,卻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完了。
這是朱允炆腦中的唯一念頭。
朱煐扣下的這頂帽子,何止是太大,這簡直是一座能將他徹底壓垮、碾碎,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巨山!
大逆不道!
這四個字,就像四道催命的符咒,死死地釘在了他的天靈蓋上。
他設想過無數種今日會面的場景。
他想過朱煐會冷嘲熱諷,會據理力爭,會擺出御史的架子對他不屑一顧,甚至會當面斥責他偏袒齊泰與黃子澄。
他都做好了準備,準備以皇孫的身份,放下身段,溫相勸,化解干戈。
可他萬萬沒有料到,朱煐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對方不光不接他遞出的橄欖枝,甚至連看都未看一眼,反手就抽出了一把淬毒的利刃,直刺他的心窩。
這已經不是刁難,這是搏命!
這頂“指揮朝臣,結黨營私”的帽子一旦被戴實,他朱允炆的下場,絕不僅僅是失去儲君之位那么簡單。
皇明祖訓,猶在耳。
最忌藩王覬覦,最恨儲君結黨!
這頂帽子,是要他的命!
更致命的是,蔣瓛還在這里。
那個男人,那個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神情永遠如同萬年冰川的男人,就站在不遠處。
朱允炆的余光甚至不敢直視對方,只能用眼角飛快地一瞥。
蔣瓛就那么靜靜地站著,仿佛一尊沒有生命的雕塑,對眼前這石破天驚的指控毫無反應。
可他越是這樣,朱允炆的心就越是往下沉。
蔣瓛是誰?
他是錦衣衛都指揮使,是皇爺爺最鋒利的一把刀,最信任的一雙眼睛,最忠誠的一條獵犬。
他在這里聽到的每一個字,都會原封不動,甚至會被添油加醋地傳到皇爺爺的耳朵里。
朱允炆能想象到那個畫面。
年邁的皇爺爺坐在龍椅上,聽著蔣瓛的密報,那雙眼睛里會燃起怒火。
“指揮朝臣?”
“你好大的膽子!”
一想到皇爺爺會說的話,朱允炆感到一股寒氣從腳底竄起,沖上頭頂,血液都凝固了。
整個人,如墜冰窟。
怎么辦?
該如何回復?
承認?那是死路。
否認?如何否認?人證物證都在,齊泰和黃子澄是他帶來的,他親自開口調解,在朱煐的構陷下,這就是鐵證。
朱允炆的喉嚨發緊、干澀,無法呼吸和語。
他的大腦空白,學識和急智都消失了。
他張著嘴,像岸上的魚,發不出聲音。
在這死寂中,一道身影動了。
齊泰上前一步。
這個動作穩住了局面。
他擋在朱允炆身前,隔開朱煐的視線。
他對著朱煐拱手,臉上沒有慌亂,只有鎮定。
“朱御史此差矣。”
齊泰開口,聲音不大,但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字字分明。
“皇孫殿下今日前來,是受我二人之邀。”
他迎上朱煐的目光,沒有退縮。
“殿下仁厚,不忍見我等同僚失和,傷了朝廷體面,才前來做個中間人,調解一二。”
“為何到了朱御史口中,就成了‘指揮朝臣’這種誅心之?”
齊泰幾句話就將朱允炆的角色從“主導者”變成了“被邀請的調解人”,剝離了罪名。
他說著,側身轉向蔣瓛,頷首示意。
這個動作是禮貌,也是宣告。
他在向錦衣衛長官,皇帝的耳目,表明立場。
我們,問心無愧。
“我與黃大人前來,別無他意。”
齊泰的聲音拔高,帶著正氣。
“你我皆為陛下臣子,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朝堂之上或有政見之分,但都該為陛下分憂,為天下萬民著想,豈能因小事,便同室操戈,讓外人看了笑話?”
“我等本著以和為貴的初衷,前來拜訪朱御史,希望能化解誤會。”
話鋒一轉,齊泰的眼神銳利,直視朱煐。
“不過,現在看來,朱御史并無和解之意。”
“既如此,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告辭。”
“但朱御史也不該無故污蔑,給皇孫殿下扣上這等大罪!”
他向前半步,甩動衣袖,聲色俱厲。
“此等行徑,非君子所為!”
“更是對皇室不敬!”
最后一句,齊泰是吼出來的。
這番話一氣呵成,撇清了朱允炆的嫌疑,又站在道德高點,反將“不近人情”、“構陷皇孫”的罪名扣回朱煐頭上。
他說話時不卑不亢,保持著讀書人的風骨,但話語中的力道,讓屋里的空氣為之一振。
朱允炆看著身前的背影。
這背影不算高大,卻讓他心安。
他冰冷的四肢,漸漸有了暖意。
一旁的黃子澄也回過神來,他看著齊泰的反擊,心中的怒火被理智壓下。
他收斂臉上的怒氣,順著齊泰給的臺階跟上。
“正是如此。”
黃子澄說道,配合著齊泰。
“今日之事,本就是誤會,我等也是誠心化解。朱御史又何必鬧到這個地步?”
朱允炆聽到這話,胸口的郁結之氣終于找到了出口。
他松了口氣。
那口氣息吐出,帶著一絲顫音。
他抬起手,用袖口擦過額角。那里凝結的汗珠,在光線下反射著光。
一個笑容,被他從嘴角擠出。
“齊大人說的不錯,朱御史是誤會了。”
“此番前來,孤也只是調解,并非命令。”
他的聲音發飄,沒有底氣,像是還沒從剛才的論中掙脫出來。那幾句話,字字如針,扎得他這個皇太孫不安。
他的目光,飄向一個方向。
蔣瓛。
錦衣衛的指揮使,皇帝的爪牙,安靜地立在角落的陰影里,如同一尊石雕。
沒有表情。
沒有動作。
連呼吸的起伏都難以察覺。
正是這種“無”,讓朱允炆的心跳亂了。蔣瓛的沉默,就是一種態度。他不是來站隊,也不是來保護誰。
他只是一雙眼睛,一雙耳朵。
一雙將這里發生的一切,看到、聽到,然后呈報給那位皇爺爺的眼睛和耳朵。
一想到此,朱允炆背后發涼。
“罷了。”
他嘴里吐出兩個字,聲音干澀。
“既然朱御史不想和解,強求也無意。”
這句話說出口,朱允炆的眼神劃過黃子澄與齊泰的臉。那眼神里,帶著懇求,帶著焦躁,更帶著狼狽。
走。
快走。
別再糾纏。
這是他眼神里想傳達的意思。
這個地方,他一刻也不想多待。眼前的朱煐,不是他認識的那個御史。這是一個瘋子,一個敢當著他這個皇太孫的面,說出那種話的瘋子。
再讓他說下去,不知道會捅出什么窟窿。
“黃大人,齊大人。”
朱允炆的聲音透著疲憊。
“孤今日盡力了,未能調解諸位的誤會,抱歉。”
他轉過身,背對朱煐,仿佛多看一眼就會被傳染。
他下意識地,朝后挪了半步。
這半步,讓他與朱煐之間,拉開了一道代表畏懼的距離。在他感知里,朱煐不再是臣子,而是一頭掙脫了枷鎖,隨時會傷人的野獸。
“此非殿下之過。”
黃子澄躬身,聲音繃緊,試圖挽回儲君的顏面。
他的臉色發青,如同廟里的塑像。
“朱御史!”
他轉向朱煐,語氣痛心。
“我等前來道歉,你不接受也就罷了,還出污蔑殿下!”
“此等行徑,讓我等失望!”
話音落下,他藏在袖中的手攥緊。
拳頭攥得指節泛出白色。指甲刺入掌心,傳來刺痛,但他沒有感覺。
今日之辱。
他黃子澄,記下了。
“此非君子所為!”
“非臣子所為!”
齊泰的喝聲緊隨其后,他聲音里的怒火已經壓不住,胸膛起伏。
朱煐對兩人的控訴沒有反應。
他甚至沒抬眼皮。
只是慢悠悠地,翻了一個白眼。
那個動作,是一種侮辱。
而后,他嘴角向一側扯開,勾勒出一道弧度。
“你們”
他拖長了聲調,像是在欣賞眼前三個男人變化的臉色。
“就只會說嗎?”
一句話,輕飄飄的,卻砸在黃子澄和齊泰的心口。
朱煐的目光,終于從自己的指甲上移開,在三人身上掃過。
那目光里沒有憤怒,沒有激動,只有輕蔑。
仿佛在看幾只蒼蠅。
黃子澄與齊泰二人,只覺得血氣沖上頭頂,血液都在沸騰。
他們想反駁。
他們想怒斥。
可朱煐方才那番話,像一道枷鎖,扼住了他們的喉嚨。
他們不敢接話。
一個字都不敢。
誰接話,誰就是心里有鬼,誰就是默認想把皇太孫當槍使。
這個罪名,他們擔不起。
空間里一片寂靜。
只能聽到幾道粗重的喘息聲。
朱煐似乎很享受這種寂靜。
他等了三息,才再次開口,聲音不大,卻傳進每個人的耳朵。
“道歉,我就要接受?”
他問。
像是在問一個白癡問題。
緊接著,他嗤笑一聲,那笑聲里滿是嘲弄。
“你們算什么東西?”
轟!
這句話,如同一道雷,在朱允炆、黃子澄、齊泰三人的腦海中炸響。
黃子澄和齊泰二人,氣得渾身開始發抖。
那是一種憤怒與屈辱的顫抖。
他們是重臣,是東宮的臂膀,是未來天子的老師!何曾受過這等羞辱?
可他們,依舊不敢還口。
朱允炆的臉色,已經無法形容。
煞白。
是一種失去了血色,宛如死人般的白。
他的嘴唇哆嗦著,想說些什么,卻發現喉嚨發緊,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他只覺得天旋地轉。
周圍的一切都在遠去,只剩下朱煐那張帶著譏笑的臉,在他眼前放大。
難堪。
前所未有的難堪。
他恨不得地上裂開一道縫,讓他鉆進去。
他只想逃。
立刻,馬上,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