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笑呵呵地走到了這母子面前。
目光在呂氏和朱允炆臉上掃過,將兩人的細微表情盡收眼底。
心中已然有了初步判斷。
這對母子,謹慎中帶著試探,正是他可以利用的心態。看來,事情有戲。這一趟,沒有白來。這步棋,走對了!
“大嫂,允炆,這大早上的打擾了。”
朱棣拱手一禮,姿態放得頗低。
他給足了這對母子面子。
想要合作,就得先放下身段。這點道理,他朱棣還是懂的。
在這些細節上,他向來都很注意。禮數周全,總不會有錯。
朱棣上前客氣了兩句。語間透著對兄嫂的尊敬。
禮數周全,讓人挑不出錯處。這是他作為弟弟和臣子的本分,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至于心里怎么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深宮之中,表面功夫往往比真心實意更重要。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王叔說的哪里話?王叔入京多日,允炆未曾前去拜見是允炆的錯,不曾想王叔先來東宮了。”
見朱棣行有禮,朱允炆和呂氏心里頭都松了口氣。
兩人緊繃的神經稍稍放松了些。
看來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只要不是來找麻煩的,一切都好說。
目前東宮的處境,實在不宜再多一個敵人。能少一事,是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是來找麻煩的就好。
這是兩人最先閃過的念頭。
目前局勢微妙,實在不宜再樹強敵。
能少一個對手,總是好的。
尤其是朱棣這樣手握重兵的藩王,更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
這個道理,他們都明白。
兩人實在是這段時間被朱煐給整出了心里陰影,每次一出事就是壞事,就是大事不妙,以至于都有些風聲鶴唳了。生怕又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禍事。
朱煐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太大的壓力。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中興侯,簡直就像是他們的克星。
每次出手,都讓他們措手不及。
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們實在是受夠了。
看朱棣的態度,兩人明白今天朱棣前來,該不是什么壞事。
至少,表面上看不是。
這讓他們稍微安心。
只要不是壞消息,就有轉圜的余地。
或許,這位燕王能帶來一些轉機?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愿意坐下來談。
人家既然笑臉相迎,那自己自然也不能冷面對待。
朱允炆這才笑著和朱棣打招呼,語氣也自然了許多。
恢復了平日待人接物的從容。
他是皇孫,該有的氣度不能少。
尤其是在這位戰功赫赫的王叔面前,更不能失了身份。這份氣度,是他母親多年來悉心培養的結果。
也是他能在朝中立足的根本。
不過此刻朱允炆和呂氏卻也因為朱棣的態度,心里泛起了嘀咕
這位手握重兵的燕王叔,如此客氣地主動登門,究竟所為何來?
絕不可能只是簡單的問候。背后必定有所圖謀。
而且這圖謀,恐怕不小。
否則不會如此鄭重其事。這讓他們不得不更加警惕。
朱允炆和呂氏都不由得看向朱棣,等待朱棣主動說出自己的目的。
寒暄已過,該切入正題了。房間內的氣氛再次變得微妙起來。
三人都知道,真正的對話即將開始。
這將是一場關乎利益的談判。
成與敗,可能就在今日一見。
這一點,三人心照不宣。
朱棣入京已經有一陣時間了,這段時間可一直和東宮沒有什么聯系,今天忽然上門,不可能是沒有事情。
無事不登三寶殿,尤其是在這敏感時期。
他的到來,必然帶著明確的目的。
這目的,很可能與當前的朝局有關。
甚至可能與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有關。
這一點,三人心照不宣。也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朱棣也不打馬虎眼,讓呂氏屏退了左右。有些話,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隔墻有耳,不得不防!
接下來的談話,將決定他們是否能夠成為盟友。也將決定未來朝局的走向。
這樣的談話,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一點,他們都明白。
房間里只剩下了呂氏,朱允炆和朱棣三人。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微妙和嚴肅。
真正的談話,現在才開始。沒有了外人,許多話就可以攤開來說了。
利益,合作,交換,這些才是他們今天要談的核心。
其他的,都是虛的。
這一點,他們都心知肚明。
“嫂嫂,這里只剩下了我們三人,那本王也就不藏著掖著,有話直說了。”
朱棣收斂了臉上的笑容,神色變得鄭重起來。
目光灼灼地看著呂氏。他要展現出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也要讓這對母子明白,他不是在開玩笑。接下來的話,句句屬實。
這也關系到他們共同的利益。
房間里只剩下了三人之后朱棣當即單刀直入,不再遮掩。時間寶貴,沒必要浪費在互相試探上。
成敗在此一舉。
他必須說服這對母子。
這關乎他接下來的全盤計劃。
也關乎他們共同的利益。這一點,他必須讓他們明白。
見朱棣神色鄭重,呂氏和朱允炆心中疑惑更甚,不過也都不敢放松,集中起了注意力
知道接下來要說的話,恐怕非同小可。
可能關系到未來的走向。
甚至關系到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這一刻,連空氣都仿佛凝固了。
三人的呼吸都不自覺地放輕了些。
整個房間,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之中。
“想必嫂嫂也知道,這段時間入京以來,我與中興侯之間的事情。”
朱棣開口,直接將話題引向了朱煐。
這個名字,如今在京城可謂是如雷貫耳,也是他們之間一個潛在的共同話題。
一個他們都想要對付的敵人。
從這個話題切入,最是合適不過。也最能引起共鳴。
“剛入京縱馬就被中興侯送入了應天府府衙大牢,父皇也因此對我頗有看法。”
提及此事,朱棣語氣中仍帶著一絲難以釋懷的郁氣。
這件事,讓他顏面盡失,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朱煐的難纏。
這個虧,他吃得實在窩囊。
從小到大,他何曾受過這等委屈?
這筆賬,他一定要算!
“此后中興侯又頻頻針對,昨日本王親自上門登門恭賀,結果被掃地出門,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他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明顯的憤懣。
拳頭不自覺地握緊,指節有些發白。
這口氣,他實在是咽不下去。
從小到大,他朱棣何曾受過這等羞辱?
這個仇,他一定要報。不僅要報,還要報得漂亮!
“這口氣本王忍不了!”
朱棣斬釘截鐵地說道,說著目光看向朱允炆和呂氏。
眼神銳利,帶著尋求認同的意味。
他要看看這對母子的反應。
他想知道,他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
是否也對這個突然崛起的中興侯心懷不滿。
如果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那合作就有了基礎。
這一點,至關重要。
“燕王和我們母子說這些做什么?我們這孤兒寡母的,卻也幫不上燕王什么。更何況中興侯也是朝中棟梁,深受陛下看中,如今更是主管重開稷下學宮之事,不好得罪”
呂氏沉吟著開口,語氣謹慎,帶著試探。
她并未立刻接茬,而是先撇清關系,觀察朱棣的反應。
這是她一貫的謹慎作風。
在摸清對方真實意圖之前,絕不輕易表態。
這是她在深宮中生存的法則。
也是她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她比誰都清楚。
呂氏話音未落就被朱棣給打斷。
“大嫂你就別試探了,本王誠心前來,”
朱棣擺了擺手,顯得有些不耐煩這種繞彎子,“昨日允炆也登門了,不也被中興侯趕了出來?”
他直接點破了昨日之事,表明自己并非一無所知。
大家都是明白人,沒必要裝糊涂。
共同的遭遇,或許能成為合作的基石。
既然都有共同的敵人,何不聯手對敵?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
也最能打動人心。
“很明顯,中興侯和我那二哥已經徹底綁在了一起,今早晉王也入京了,大嫂你想想,有我那二哥,三哥,再加上中興侯,涼國公,哪怕我那允熥侄兒性子確實是弱了些,難道便當真扶不得了?”
朱棣分析著局勢,語氣急促,試圖營造出一種緊迫感。
他要讓呂氏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如果讓朱允熥一方得勢,他們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這是在逼呂氏做出選擇。
要么合作,要么等著被邊緣化。
這個選擇,并不難做。
“父皇如今身體還算康健,可有時間重新培養我那侄兒,到時候”
朱棣的話留了半截,但其中的意味不自明——到時候,你們母子處境就堪憂了。
他相信呂氏能聽懂這弦外之音。
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這位大嫂對權力的渴望和對兒子地位的維護。
這是她的軟肋,也是他可以利用的地方。
這一招,他很有把握。也必須要成功。
朱棣的話卻并未讓朱允炆和呂氏有什么反應。
兩人神色平靜,甚至呂氏嘴角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仿佛在聽一件與己無關的事情。
這種反常的平靜,讓朱棣心中疑竇叢生。
這和他預想的反應完全不同。
這太不尋常了。
這讓他不得不重新評估眼前的局勢。
朱棣看著兩人反應心中疑惑。
這和他預想的畫面不一樣。
他們不應該如此鎮定。
按照常理,涉及到儲位之爭,聽到對手勢力壯大,不該是這種云淡風輕的反應。
這太不正常了。
除非他們另有打算。
或者,他們掌握著什么他不知道的底牌。
這不應該啊
按照常理,涉及到儲位之爭,聽到對手勢力壯大,不該是這種云淡風輕的反應。
這不合常理。
除非他們另有倚仗,或者,情況并非如他表面所見。
這對母子,一定還藏著什么他不知道的底牌。
這個認知,讓他不得不重新評估眼前的局勢。
也讓他對這對母子刮目相看。
朱允炆和朱允熥爭儲,按理說自己說出這番話,無論是呂氏還是朱允炆都該重視才對,可眼下這是什么情況?
朱棣心中念頭急轉。一定有什么地方被他忽略了。
或者說,這對母子掌握著他所不知道的底牌。這讓他不得不重新評估眼前的局勢。
或許,這對母子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這個認知,讓他既驚訝又警惕。
面對疑惑的朱棣呂氏自信笑道:“燕王有所不知,允熥這孩子啊,從小性子懦弱,你未曾與他有過接觸不知其性子有多軟弱。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是允熥這孩子成了未來大明之主,陛下就該擔心這臣強而主弱了。”
她的語氣帶著一種篤定,仿佛只是在陳述一個既定事實。
那種掌控一切的從容,讓朱棣心驚。
這絕不僅僅是對侄子性格的了解那么簡單。
這背后,一定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這個認知,讓他不寒而栗。
也讓他對這位大嫂刮目相看。
朱棣聽著呂氏自信的這話,心中頓時一凜。
這絕不僅僅是對侄子性格的了解那么簡單。
背后定然有更深層的原因。
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呂氏話里行間那種非同尋常的把握。
那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中的從容。
這種從容,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源于絕對的自信。
這份自信,從何而來?
他的心中一瞬間就想到了很多。呂氏為何如此篤定?
朱允熥的軟弱是天生如此,還是后天所致?
許多模糊的線索似乎在這一刻串聯起來。
一個大膽的,甚至有些駭人的猜測浮現在他腦海。
難道說朱允熥的性格,是呂氏有意為之?
這個念頭讓他不寒而栗。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位大嫂的心機和手段,就太可怕了。與她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
意識到這一點,讓他既警惕又興奮。
片刻后朱棣才瞇著眼睛看著呂氏:“看來大嫂是早有考慮,還真是深謀遠慮啊。”
他這話說得意味深長,目光銳利地看向呂氏,試圖從她臉上看出更多東西。
這話既是感嘆,也是試探。
他想印證自己的猜測。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位大嫂的心機和手段,就太可怕了。
與她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
但眼下,他似乎別無選擇。
“燕王過獎了,不過燕王若是有心幫忙的話,卻是恰逢其會,本宮卻也想讓允炆干些事情,練練本事,在他陛下面前也露露臉,免得被人看輕了。”
呂氏順勢接過話頭,既肯定了朱棣的“夸獎”,又明確表達了合作的意愿,并且指出了合作的方向——幫朱允炆建功立業,提升威望。
話說到這個份上,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她接受了朱棣遞過來的橄欖枝,但也明確了合作的主次——是以輔助朱允炆為核心。
她才是這場合作的主導者。這一點,必須明確。
也必須要讓朱棣明白。
呂氏的話讓朱棣心中又是一凜。
這話幾乎是挑明了。
承認了她對朱允熥的“塑造”,也接受了他的合作提議。
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一種危險的捆綁。
從這一刻起,他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呂氏說出這話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她默認了朱棣的猜測。
她并不否認自己在朱允熥性格養成中所起的作用。
這是一種危險的默契。
雙方都掌握了對方一些不欲人知的秘密。
這種關系既牢固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反目成仇。
讓他們都不得不更加小心。
為什么呂氏能夠這么篤定朱允熥絕對不會是朱允炆的對手?
這個問題在朱棣心中有了答案。一個讓他對這位大嫂刮目相看,同時也心生警惕的答案。
這個女人,為了自己兒子的前途,竟然能做到這一步這份心機和狠辣,實在令人膽寒。
與她合作,必須萬分小心。
但眼下,合作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之所以呂氏如此自信,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朱允熥的軟弱性子就是呂氏親手造成的,所以她可以如此肯定!
這個認知讓朱棣對眼前這位看似溫婉的大嫂,生出了更深的忌憚。
這個女人,不簡單。與她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
但眼下,他似乎別無選擇。
想要對付朱煐,就必須借助這對母子的力量。
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至于其他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在這只有三人的房間里,呂氏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直接默認了朱棣的話。
這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坦白,表明合作的基礎已經建立。
雙方都握有對方的把柄,或者知曉了對方的底牌。
這是一種脆弱的平衡,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合作模式。
各取所需,互相制約。這樣的關系,反而最是穩固。
也最能保證合作的長久。
朱棣瞇著眼睛看著眼前的呂氏。
心中重新評估著這位嫂子的分量。
她遠比表面上看起來更有城府和手段。
與這樣的人合作,必須萬分小心,時刻保持警惕。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她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意識到這一點,讓他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策略。
也讓他對未來的合作既期待又警惕。
不過這話里頭的意思倒是有想同自己聯手的意思?
朱棣迅速把握住了呂氏話語中的核心。
合作,是當下雙方共同的需求。
對抗共同的敵人朱煐,以及他背后的勢力。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只要利益一致,就有合作的可能。
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也正因如此,他才覺得這次合作大有可為。
朱棣沒有再多想。
目的既已達到,深究細節反而不美。
有些事,心照不宣即可。
點破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只要能達到目的,過程并不重要。
這是他多年來總結出的經驗。
也是他能有今日地位的重要原因。該糊涂時就要糊涂。
此行的目的本就是來找朱允炆聯手,先前的一番話也只是想提升合作的可能性,以朱允炆的競爭對手朱允熥向其施壓,勸他合作。雖然過程有些出乎意料,但結果一致。這就夠了。
他成功地找到了對抗朱煐的盟友。
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不必太過在意。
雖然朱允熥并沒有能夠成功壓力到朱允炆,但朱允炆愿意合作。
這就足夠了。
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他需要文官集團的支持來實施他的“燕王府”計劃,而呂氏母子需要他的力量和某種程度的“外力”來增加籌碼。
這是一場雙贏的交易。
各取所需,皆大歡喜。這樣的合作,最是穩固。
這就好了,畢竟達成目的才是最重要的么。
過程有些曲折,但無傷大雅。他成功地找到了對抗朱煐的盟友。
一場新的較量,即將拉開序幕。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一次,他一定要讓朱煐嘗嘗失敗的滋味。這口惡氣,總算是能出了!
至于過程并不重要。
朱棣心中暗道,臉上重新浮現出笑容,只是這笑容里,多了幾分心照不宣的意味。
一場各懷心思的聯盟,就此初步達成。
未來的路布滿荊棘,但至少,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了。
有了這對母子及其背后的文官集團支持,他就有信心和朱煐好好斗上一斗!
這場好戲,才剛剛開始。
而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