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算下來的話,從投入,到產出,最少要有個一年的時間吧,明珠市財政情況目前還養不起這么多人。”
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于良笑呵呵的看著張鳴:“養不起就慢慢來嘛,各地不都是一樣的么,發展要一步一步走。”
“如果所有城市都想要和你們明珠一樣,實現大步跨越,也不現實對吧。”
“我的建議還是一步一步來,我們國資委先投一些,然后剩下的交給你們明珠市去滾雪球,腳踏實地,慢慢來。”
眼看于良不松口,張鳴思索了下,隨后起身道:“這樣吧,于主任,我們今天在這也談不出什么結果,我也不在這繼續耽誤您的時間。”
“我回去也仔細計算一下,看看到底需要多少資金投入,才能重新盤活這造船業和相關重工業鏈條,您呢,也再考慮考慮,明珠市很多人還要指望著您呢。”
于良:……
什么鬼,明珠市的民眾難道不應該指望你這個市委書記么?怎么往自已身上扣帽子。
“好,張書記您好好算一算,你要的太多了……”
離開國資委,張鳴撥通了明珠市委秘書長于右的號碼。
將精算的任務布置了下去后,張鳴開始琢磨起來。
能說動國資委的人不多,但是也并非沒有。
雖然上午會議后國資委答應給投資,但投資金的多少,上邊領導卻沒有直接拍板,而是留給他們兩家來商議。
看于良的態度,一千億這個數字一點不砍是絕不可能的。
但是砍多少,怎么能把投資額度抬到最高,這中間的幅度其實是不小的。
想了好一會,也沒想出個頭緒,張鳴撥通了自已便宜老丈人夏鐘國的號碼。
電話很快被那邊接通,聽張鳴說完整件事,夏鐘國笑呵呵道:“小張,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卻也困難。”
“你做這一切是為了拯救明珠市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承擔的工作和責任對吧。”
“這造船行業除了民用,還用軍用這一塊。”
“這幾年我們國家海軍每年得到的資金傾向比例都在擴大。”
“既然你規劃后的重工業達成后,有建造大型、超大型艦艇的能力,我建議你去跑一跑軍方的路子,讓那邊的大佬幫你跟國資委說一說話,你也給出一些相應政策。”
“把計劃落成后能夠做出的成果提前描繪出來,這樣才能讓國資委有更大的信心。”
“人家于主任也是有考核指標的,盤古計劃是特殊,是領導批復,是國家戰略。”
“你要把這個計劃變得如同盤古計劃一般,這更利于你申請到足夠的經費。”
“畢竟這一系列的工廠很多顯然是很難盈利的,于主任投下去,也是壓力非常大的。”
聽完夏鐘國的指點,張鳴心中有了數。
不過對于海軍這方面的大佬,他還真的不認識。
掛斷夏鐘國的電話,張鳴思索過后,選擇打給了明珠市軍分區政委高峰。
雖然高峰的級別不夠,還說不上這話,但是通過他也可以和艦隊更高層聯系一下。
和高峰說完了自已的需求,高峰那邊讓自已稍等些日子,他也要聯系一下,隨后掛斷了電話。
叫來了駐京辦的車,張鳴再次前往了衛華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