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你也是,別太累。”
沈書寧回抱了他一下,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干勁。
回到津南,沈書寧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有了北城的成功經驗和邱明遠的資源注入,“綠櫻”的發展進入了真正的快車道。
津南工廠擴建如火如荼,新招聘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經過嚴格培訓后迅速上崗。
南城劉家村的中低端生產線也順利投產,憑借出色的性價比和設計,迅速占領了二三線城市的市場。
“綠櫻”這個名字,仿佛一夜之間,成為了國內服裝行業一顆耀眼的新星。
報紙、雜志上開始出現關于沈書寧和“綠櫻”的報道,將她塑造成白手起家、年輕有為的女企業家典范。
然而,正如古語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綠櫻”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觸動了某些同行的利益蛋糕。
一些惡意詆毀和競爭手段開始出現。
最先出現的是惡意壓價。
一些競爭對手,特別是那些原本占據中低端市場份額的老牌服裝廠,開始聯合起來,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傾銷同款式的服裝,試圖擠垮“綠櫻”剛剛建立起來的市場渠道。
一時間,幾個重要市場的代理商反饋來了壓力,要求“綠櫻”也降價應對。
沈書寧召集管理層緊急開會。
鐘叔憂心忡忡地看著桌子上的幾份合同:“小沈,對方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但我們剛鋪開市場,資金鏈承受不起長期的價格戰。”
沈書寧眉梢微微擰著,沉默了許久之后,才開口道:“鐘叔,我們不能跟風降價。一旦降價,有了上寫的,太過分了!”
前兩天港城那邊有個非常著名的時尚報刊,有人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矛頭直指沈書寧本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