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紫金山南麓,明孝陵臨時指揮部內。
方默正在聽取一天的戰斗總結。
“軍座,今日戰況總體良好。”參謀拿著報告,興奮道,“我東線主防線穩固,未被鬼子突破任何一處要點。”
“傷亡方面,我軍今日陣亡官兵約400人,傷約1600人。初步估算,予敵重大殺傷,其傷亡數字應在我方三倍以上,戰損比接近13。”
“裝備損失方面,bf-109戰機一傷,已迫降機場,正在搶修;一架老式劍魚攻擊機被鬼子高射炮擊落,飛行員跳傘生還。”
“彈藥消耗較大,尤其是炮兵部隊,部分炮管需要冷卻和更換。”
方默點了點頭。這個結果在他的預料之中。
堅固的防線、充足的彈藥、訓練有素的士兵,再加上制空權和炮火優勢,打出這樣的交換比是應該的。
更重要的是,他提前布局,在紫金山腳下、機場附近以及金陵城內設立了多個野戰醫院。
得益于系統抽獎和在滬上、金陵“收集”到的大量藥品、醫療器械,以及招募和“系統贈送”的醫護人員,69軍的傷員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
大量原本可能因傷重不治的士兵被救了回來,使得實際戰斗減員(陣亡+永久性傷殘)與總傷亡的比例大大降低,有效戰斗力的保存率遠高于鬼子。
如果算上這部分,69軍對鬼子的有效戰力消耗比,可能達到了驚人的16甚至更高。
地圖上,代表鬼子進攻方向的紅色箭頭密密麻麻,但代表69軍防線的藍色區域依然堅如磐石,所有支撐點和制高點無一丟失。
聽完匯報,方默表面上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實則已將精力沉入腦海中的系統界面。
霎時間,一連串的信息提示如同瀑布般刷屏而下:
擊殺鬼子陸軍中佐x1,功勛值+400
擊殺鬼子陸軍少佐x1,功勛值+200
擊殺鬼子陸軍少佐x1,功勛值+200
……
擊毀鬼子九六式艦載機x1,功勛值+150
擊毀鬼子九六式艦載機x1,功勛值+150
擊毀鬼子九五式輕戰車x1,功勛值+100
擊毀鬼子三八式105mm野炮x1,功勛值+150
……
信息滾動之快,讓人眼花繚亂。
他花了點時間,才通過系統提示統計出了戰果。
12月13日,累計消滅鬼子官兵約1500人,保守按照13的傷亡比計算,鬼子也傷亡近6000人,相當于一個半聯隊打沒了。
擊斃中佐一頭、少佐兩頭、各種大尉、中尉無數。
擊落鬼子海軍的九六式艦載機19架,擊毀各型坦克/裝甲車16輛,摧毀100mm以上重炮8門,100mm以下火炮23門。
光這一天,就獲得功勛值16822點。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