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再次為她診脈。脈象比之前更加有力平穩,尺脈根部那一點陰寒雖未完全化盡,但已被蓬勃的生機牢牢壓制,難以作祟。那絲被激發出的“生機真火”已然穩固,正在緩緩溫養著她受損的根基。
“恢復得比預期更好。”陳默點點頭,重新調整了藥方,減少了附子、肉桂等大熱之藥的用量,增加了太子參、黃精、山藥等平補氣血、健脾益腎的藥材。“接下來,重在一個‘養’字。藥浴可改為三日一次,艾灸每日堅持。我再教你一套簡單的導引術,每日練習,有助于氣血流通,強健筋骨。”
他親自示范了一套動作舒緩、以呼吸配合意念引導氣血的古老導引術。楊婉清學得極其認真,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感激。
楊家上下對陳默已是感恩戴德,幾乎聽計從。陳默趁機提出,需要楊家動用一些人脈和資源,幫他搜集幾味極其冷僻、甚至只存在于某些古籍記載中的藥材,并留意一些年代久遠、可能與古代醫學流派有關的金石古物或殘破玉器。
楊振雄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立刻吩咐人去辦。對楊家而,能幫陳默做事,正是求之不得的回報機會。
處理完楊家的事,陳默又將注意力放回了那對夫妻和孩子身上。
孩子的身體日漸好轉,已能與父母簡單交流,臉上也有了孩童應有的笑容。但陳默深知,那點侵入體內的“源初”能量雖被化去大半,終究傷及了先天根本,若不徹底調理,將來體質仍會比常人虛弱,易遭病邪入侵。
他再次調整方子,以溫和的培元固本為主,又特意加入了一味自己用“血枸杞”和少量“歸源丹”粉末調配的膏方,讓孩子每日含服,徐徐圖之。
同時,他履行承諾,讓李浩安排可靠的人手,跟著孩子的父親進了一趟黑風山,并非去那危險的山坳,而是在外圍區域,根據男子的記憶,采集了一些當地的土壤、水源和特定植物的樣本帶回。
陳默仔細檢測了這些樣本,發現其中果然殘留著極其微弱的、與“石髓”同源的能量輻射。這證實了他的猜想,那“龍隕之墟”逸散出的能量,經過地脈流轉和漫長歲月的稀釋,影響了整個黑風山脈的環境。
這也意味著,或許不止黑風山,其他標注在“燭龍”地圖上的遺跡周圍,也可能存在類似的環境和受到影響的獨特藥材。
這個發現,讓他對那份地圖的價值有了新的評估。
時間一天天過去,陳默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節奏。看病、制藥、指導病人康復、自身修煉。不同的是,他暗中通過楊家和顧清顏的渠道,不斷搜集著那些冷僻的藥材和古物,并開始更系統地整理和研究從孫濟民皮箱里得到的那些資料筆記。
孫濟民的研究瘋狂而危險,但其中不乏天才的設想和寶貴的實驗數據,尤其是關于如何利用各種極端環境極寒、劇毒、強輻射)來刺激和“淬煉”生物組織,以期獲得更高能量親和性的部分,與陳默的某些想法不謀而合。
他仿佛一個耐心的獵人,一點點準備著誘餌,編織著羅網,等待著最佳的時機。
他知道,“燭龍”的耐心是有限的。他們不會一直等待自己“慢慢思量”。那份“客卿長老”的令牌,就像懸在頭頂的糖果,也是無形的鞭策。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