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加密信息通過特定的渠道,發送到了他的電腦上。或許是陳默提供的“和氣散”成品和那份詳盡的能量調和理論,給了以墨文淵為首的謹慎派更多的底氣和論據;又或許是激進派在內部推演中,也意識到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貿然沖擊核心區域的成功率微乎其微,代價卻可能是整個組織的精銳力量全軍覆沒。
最終,一個折中的方案被最高會議艱難通過:放棄在此次“能量窗口期”深入核心區域的冒險計劃,轉而組織一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精良的外圍勘探行動。行動的核心目標,是重點采集核心區邊緣的高危環境數據和特殊能量樣本,并全面測試組織最新研發的、部分借鑒了陳默理論的新型防護裝備和能量穩定裝置的實戰效果。
而陳默,作為身份神秘的“外部技術顧問”,被正式邀請為此次勘探行動提供“遠程實時指導”,并全權負責分析所有傳回的的線索中,拼湊著那片絕地的真實面貌。他很快發現,“龍隕之墟”的能量場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如同活物般呼吸、脈動,甚至會對勘探隊的活動產生某種“回應”!
當勘探隊試圖用高強度能量探測器掃描某片區域時,那里的能量場會驟然變得狂暴,甚至凝聚成無形的能量亂流,摧毀設備。而當他們改用低頻、溫和的探測方式時,能量場的反應則會平和許多。
“它…有意識?或者說,某種基于能量的本能反應?”陳默心中升起一個驚人的念頭。這片絕地,或許并非簡單的能量逸散區,而是一個巨大的、沉睡的、或者說受傷的…活體?
這個發現讓他更加謹慎。他給出的“遠程指導”也愈發偏向于保守和觀察,多次建議勘探隊放緩進度,避免刺激能量場的過度反應。
然而,勘探隊中的激進派顯然有些不耐煩了。他們渴望更深入的發現,更珍貴的樣本,而不是永遠在外圍打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