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林甫見李琚已經開始思考,眼中笑意更是幾乎凝為實質。
他唇角勾起一抹勢在必得的弧度,再次加碼:“當今圣人是如何對待寧王的,殿下比老夫知道的還要更清楚些,一面是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之苦,一面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的福,此利與弊,應是不難抉擇吧?”
李林甫口中的寧王,說的是大唐宗室如今的宗正寺卿李憲。
李憲,字成器,乃睿李旦嫡長子。
景云元年,李旦御極,欲以李成器嫡長之尊臨軒東宮,為皇太子。
但李成器拒辭不受,并曰:“儲副者,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宜,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
最終,將皇太子之位讓給了李隆基。
而李林甫以寧王這個現成的例子,來給李琚樹一個目標,顯然就是吃定了李瑛最后不可能登上皇位。
但可惜的是,李琚比李林甫更清楚,就算他投靠了李琩,最后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寧王。
因為歷史上的李琩就是個軟蛋,是個工具。
且不說李瑛如今還是正統的東宮太子,李琩不過是個覬覦儲君之位的小人,就算是在歷史上,李瑛被廢掉之后,李隆基最終也沒有選擇李琩。
而現在,李林甫竟然拿這個理由來說服他.......
嗯,怎么說呢?
就.......很有一種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既視感,讓李琚有些想笑。
于是,他就笑了。
他笑呵呵地靠回軟榻上,好整以暇地看著李林甫,笑問道:“李相說得如此之鑿鑿,聽得我都有些心動了啊。”
李琚這話一出,李林甫頓時臉色一喜,便欲再接再厲,一鼓作氣說服李琚。
但他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聽得李琚悠悠問道:“可李相怎么就能確定,李琩一定會成為第二個平王,而不是成為第二個.......溫王呢?”
隨著李琚這句反問問出,李隆基剛剛斟酌好的詞句,頓時就卡在了嗓子眼。
臉上原本稱得上燦爛的笑容,也瞬間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慍怒。
李琚所之平王,是李隆基登基之前的封號。
而他口中的溫王,即唐中宗李顯第四子,唐少帝李重茂。
景龍四年,中宗崩,四子重茂即皇帝位,嫡母韋皇后臨朝稱制,年號唐隆。
李重茂在位不足一月,時任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
李重茂遂將帝位禪給安國相王李旦,并去帝號,復封溫王。
聽見李琚的比喻,李林甫哪里還能不知他是被李琚耍了?
方才李琚故作沉思,也分明就是在逗他玩。
一時間,他心里頓時又驚又怒,臉上再無半分笑意,看向李琚的眼神,也陡然銳利起來。
當然,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比如現在,迎上李林甫慍怒的表情,李琚就笑得非常開心。
“哼~”
終于,李林甫還是繃不住了。
他怒哼一聲,語氣陰沉道:“既然殿下聽不進去本相的好相勸,那么本相便只能祝愿殿下西行之路一帆風順了,告辭!”
罷,他氣沖沖的起身,就要拂袖而去。
李琚見狀,急忙出聲挽留:“李相且慢!”
李林甫腳步一頓,還以為李琚回心轉意,不由面色稍緩,回首問道:“殿下還有何?”
李琚眨巴眨巴眼睛,笑吟吟地問道:“我聽聞時人皆美稱李相為‘杖杜宰相’、‘弄獐宰相’,本王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問問,李相是否真不知‘杕’‘璋’何解?”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