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從三女嘴里,得知了一個很關鍵的信息。
便是此次四大世家入京,是李隆基的手筆!
至于李琚為何篤定是李隆基的手筆,也很簡單。
便是他的三姐夫裴沅和八姐夫柳成肅同時升官了,且除了兩人莫名其妙的升官了之外,還有大姨子那十歲的小兒子崔峋,也得了個折節校尉的虛銜勛賞。
這個信息,聽起來有些莫名其妙,可李琚卻從中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一時間,他的心情莫名有些沉重起來。
沉吟片刻,他不禁接著問道:“三位阿姊可知,父皇此番為何突然要給三姐夫和八姐夫還有崔峋賢侄封賞?”
聽見李琚的問題,三女不由得愣了一下。
一旁的楊玉環聞,心里則是忍不住咯噔了一下。
她意識到了什么,急忙湊到李琚身邊,小聲問道:“夫君這話什么意思,莫非此事,與咱們現在的處境有關?”
李琚搖搖頭,沒有說話,他現在也還不確定。
李隆基此舉,看起來像是在為易儲之事鋪路,提前安撫這些大世家,避免他們反對。
因為這些大世家,皆與他......或者說與太子有關。
可他細細思量之后,又覺得有些不對勁,如果李隆基是為了易儲之事鋪路,選擇安撫世家的話,為何又獨獨缺了最為關鍵的楊氏與薛氏?
須知,楊氏與薛氏,才是太子一系的直接姻親與最堅定的支持者。
崔、裴、柳雖然也和太子一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可終究還是隔了一層關系。
退一萬步說,縱然李隆基易儲一事,會傷害到他們的直接利益,卻也沒必要如此安撫。
畢竟這些大世家,皆是出了名的風投專家,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換句話說,他們在太子身上損失的東西,依舊可以從他們暗中支持的其他皇子身上拿回來。
因此,不論誰當太子,世家的投資其實都是穩賺不賠的。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隆基還有什么安撫世家的必要呢?
李琚想了一會兒,但是.......沒想到。
沒辦法,他的上帝視角,只能供他看見歷史大事件的進程,卻看不到這些隱藏在史書之下的陰謀算計。
因此,他也沒有多想,而是迅速收斂思緒,將目光看向了楊氏三姐妹,等待著楊氏三姐妹的答案。
楊氏三姐妹迎上李琚的目光,也終于回過神來。
為首的楊玉玲沉吟一瞬,搖頭道:“不敢欺瞞殿下,妾身等人只是婦道人家,也不懂官場這些彎彎繞繞,圣人要妾身等人進京受賞,妾身等人便只好進京受賞。”
楊氏一番話說完,李琚立即便領會到了什么叫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不過,從這句話里,他也能聽出來,高門大戶出來的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就沒有一個蠢人。
索性他也沒打算將事情一次性弄懂,所以他輕輕頷首之后,也不再多問。
倒是一旁的楊玉環,像是意識到了什么,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里滿是憂色。
但見李琚不愿多說,她也沒有多問。
氣氛沉默下來,今日的午膳,也吃到了尾聲。
吃飽喝足,李琚也懶得再去糾結李隆基和這些大世家之間談成了什么交易。
反正不管是李隆基也好,還是這些大世家也好,最后都是他的敵人。
總之一句話,與其隨時去想敵人在干什么,不如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實力。
等到實力足夠時,什么敵人,什么陰謀詭計,盡可一劍斬之!
懷揣著這樣的心思,李琚果斷帶著四女出了東宮。
準備好好的去逛一逛,感受一下長安城的人文風情,順便放松一下心情。
.......
.......
而就在李琚帶著四女離開東宮不久之后,李琚終于出宮的消息,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到了壽王府李琩的耳朵里。
“該死的李琚,本王還以為你真要當一輩子的縮頭王八呢,一輩子龜縮在東宮里不出門呢!”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李琩頓時就興奮起來,忍不住大罵了一句。
這些日子,他對李琚可謂是十分的“想念”。
甚至想到了恨不得隨時跑去李琚面前展示一波自己的優越感,順便教訓李琚一頓,以泄心頭之恨。
可惜的是,李琚自回長安之后,就一直待在東宮不露面,讓他有力氣都沒處使。
現在,可算讓他逮到了機會。
興奮一陣,他立即轉頭看向報信之人問道:“你可曾打探出李琚離宮,是要去哪里?”
下人趕忙應聲道:“回殿下的話,看八皇子殿下儀仗前行的方向,八皇子殿下似乎是要去游芙蓉園曲江池。”
聽見李琚是要去曲江池,李琩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嘴角便頓時忍不住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更加興奮。
“該死的李琚,都快死到臨頭了,竟然還有心思去游園子,還真是不知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