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通傳聲如利劍劈開凝滯。
銀甲女子踏月而來,腰間鎏金劍鞘與戰靴鐵扣相擊,每一步都似踏在眾人心尖。
柳映雪徑直穿過驚愕的人群,玄色披風掃過蕭逸案前時停駐,轉身看向蕭念。
三年前臘月初七。她突然開口,清越嗓音壓得滿堂死寂
南疆軍困落鷹峽,得匿名信指明敵營糧道。鎏金護腕輕轉,一紙泛黃信箋拍在案上
這筆走龍蛇的字跡,蕭二公子可能寫出
他臉色煞白,卻仍強辯道:郡主!此信必是偽造!蕭逸出家三年,怎可能......
不可能!蕭辰突然尖叫著撲來,他明明連弓都......
銀光乍現。
再進一步,按南疆律以刺駕論處。
她轉頭望向滿堂權貴,聲音一寸寸拔高:
世人眼中之‘廢物’,是你們不識人,不識局。若非他,南疆半壁江山,早為敵國鐵蹄所踐。
她說完,回頭看向蕭逸,唇角輕勾,眼中盡是毫不掩飾的欣賞:柳映雪,今日代我父謝你。
女子身披銀甲,立于眾人之間,英姿颯爽。此一出,滿堂震撼。
原本還坐得穩的幾位京中權貴,此刻皆臉色微變,彼此交換眼神。
他們誰都沒料到,這位他們譏嘲了整晚的廢僧,竟是三年前南疆血戰中暗中獻策、破敵解圍的謀士。
此策如今已被編入《戰略通鑒》,被無數兵部學子奉為經典,怎會出自——一個僧人之手
片刻寂靜之后,一位紫袍中年率先冷笑出聲。
柳郡主慎,策謀之事,豈能信口一就認定就憑他一人,便能改寫南疆戰局若真如此,那我等豈不是坐井觀天
他話音落下,幾位附和聲也隨之響起。
不錯,郡主怕是記錯了。
或許是當年誰人冒領其名,此人不過借風揚帆罷了。
徐氏臉色微微恢復,裝作恍然:哎呀,原來映雪姑娘是誤會了,鏡澄這孩子心性木訥,從未提過此事,怕也不敢攬這等大功......
柳映雪聞輕笑一聲,不急不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