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正是她從小訂下書信婚約的族中表兄,柳家嫡長子,現為禮部主事之子,一手文章、滿腹經論,素有京中第一才子之譽。
柳澤目光落在蕭逸身上,微微一頓,笑意中多了幾分審視:這位是
鏡澄大師。
柳映雪淡然答道,未作多。
柳澤微挑眉,目中譏色漸現:原來是蕭家那位......廟中佛子。竟也來了文會
你這和尚,只會敲木魚,識得何為禮樂春秋他語氣雖淡,話里卻滿是挑釁。
周圍文士亦紛紛附和,眼神嘲弄。
佛門弟子,講的是因果輪回,治國理政,豈非渡人空想
治國策題,還是讓真正讀書人來比罷。
蕭逸神色如常,不不動。
反倒是柳映雪笑了:他不是不識,而是不屑與你爭。
柳澤臉色微沉,正欲回話,場內卻已響起鐘聲。
文會開始。
眾人落座,謝公居中,年近六旬,鶴發童顏,目光慈和。
今日題旨:論‘帝王治世’之道。諸位皆是才俊,不妨放手而書。
文會開始,案前紙墨早備。
眾士子紛紛落筆,有人引《周禮》,禮治天下;有人抄《孟子》,稱仁政為本;亦有人力陳法出儒表,主刑名制度。
柳澤筆下流轉如風,不多時一篇《三綱九御策》已成,引來身后贊聲不斷。
唯獨蕭逸,坐于末席,遲遲未動筆。
有人冷笑:果然不識。
柳映雪卻靜靜看著他,神色自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