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都是聽著嫦娥奔月的故事長大的。
......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
“北斗”,出自北斗星。
自古以來,華夏人就有著通過北斗星辨認方向的習慣。
二零年的六月份,華夏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目前,“北斗”已經連接了上億部終端。在華夏人都使用的地圖app內,其定位精確已經能精確到1米以內的車道級導航。
“北斗”已成為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
“北斗”星,因七星曲折如斗,故因此得名。
古代人通過觀察北斗的運行規律,發現北斗星有辨認方位、測算時間的功能。
甚至于還能指示四季變化。
春季斗柄東指;夏季斗柄南指;秋季斗柄西指;冬季斗柄北指。
雖然各朝古人不太懂導航、定位為何意。
但一聽“北斗”兩個字。
他們或多或少也猜出了它的作用。
劉徹此時微微點頭。
““北斗”應該是華夏后世人引路之物。”
“此名倒是貼合。”
“若我大漢有此物,豈不是將士們出征匈奴再也不會迷路?”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出自《墨經》。
《墨經》中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為量子通信發展打下一定基礎。
“墨子號”是我國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它的發射升空讓華夏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李斯,快!”
“派人將《墨經》呈上,朕要翻閱一番!”
“即日起,大力尋找墨家后人!”
嬴政激動的心情無法表。
看了華夏這么多的“國之重器”。
他明白華夏后世之所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皆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
而他大秦還處于農耕時期。
打仗也使用的都是冷兵器。
一點科學技術的影子都看不到。
而現在天幕告訴他,其實科學早就有了,就記錄在《墨經》之中。
這如何不令他激動!
即使《墨經》中的科學造不出華夏后世的“國之重器”。
但他大秦也算是摸到了科學的門檻。
待他尋到墨家后人,鼓勵他們進行研究。
總會摸索出符合大秦現狀的科技。
......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悟空”,出自《西游記》中人物,其形象家喻戶曉。
一方面寓意領悟、探索太空。
另一方面,是探測器如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識別到暗物質的蹤影。
“祝融”火星車。
“祝融”是上古神話人物火神。
象征著點燃華夏星際探索的火種,指引人類不斷探索浩瀚星空和未知宇宙,不斷超越自我。
“羲和”號太陽探測器。
“羲和”是華夏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
象征著華夏對太陽探索的緣起與拓展。
這些都是獨屬于華夏人的浪漫。
華夏航天人把探索浩瀚宇宙的愿望,全都寄托在了航天器的名字中。
每個名字背后都蘊含著千百年來華夏兒女對太空的向往。
浩瀚宇宙,星河璀璨。
這些美好的名字,也終將伴隨我們走向更遙遠的太空。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