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81192,可以返航!
看著陳老師,不禁眼眶發酸,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傳道授業吧。
對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表示,當大家都對現在的不合理現狀習以為常時,總會有人仍然堅守本心。
難以想象,在學習道路上,有這樣一位良師引路,對學生們來說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此時,彈幕彈出。
“淚目,陳老師備課備了五六年,錄課花了三個月。”
“看長相就能看出,陳老師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國家的脊梁。”
“陳老師57歲了還是副教授,可見是一個淡泊名利,一心教學的好老師。”
“我這山豬也能吃上細糠了,我竟然能學北師大的課了!”
“還有華清大學的金院士,退休了還在網絡上開課,他希望足夠多的真科普,才能打敗偽科學。”
“各位不好意思了,我以后也可以說是北師大、華清大學的交換生了,畢竟我的網課老師是陳老師、金院士。”
“幸好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才能更好的對待老師們的真誠。”
“感謝:您讓我重拾對知識本身的認識。”
“大家有空一定都要去聽聽!”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這是華夏幾千年的傳統,始終如一,未曾改變!”
沒有什么比這個更能讓孔子欣慰了。
有一心致力于學問的良師,也有深夜聽課的學生。
像陳老師這樣真誠的良師,就像那夜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輝。
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愿世間有更多如陳老師般的良師,共同傳承華夏的教育之光!
......
永樂年間。
朱棣發出一陣感慨。
這位陳老師,其真誠之心實屬罕見!
如果學校沒有開課,陳老師完全可以自己輕松自在。
然而,他卻因擔憂自己精心籌劃的課程付諸東流,完全沒有考慮自己要錄幾個月視頻,整理教學文檔,親自發那么多傳單,成本有多大。
也并不在乎做這件事情本身,能不能夠在學術上或者經濟上帶來回報。
陳老師的愿望,只是單純的將知識傳遞于眾。
有如此良師,當為華夏之幸!
更當為世人所敬仰,為學子所銘記!
......
李世民的注意力全在評論中的“互聯網時代”上。
對于“互聯網”的深意,他雖不甚了了,但從字面上揣摩,好像是世界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每個人總是能夠順著網的脈絡,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他不禁為華夏后世的科技發達感到由衷的欣慰。
科技發達,不僅僅是為了強化軍事,更是為與民方便。
所以,后世的所有人都可以很輕易的獲取到知識。
只要懷有求知的渴望,無論哪個領域,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合適的夫子。
華夏后世真正實現了教育的“有教無類”。
即便后世的學校或許存在等級之分,但優秀的教師仍然可以通過網絡將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學生。
只是可惜了,大唐并沒有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