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樣的環境適合連翹、酸棗生長,但產量低,面積小了形不成規模效應,不能進行進一步的產業延伸,至少一萬畝才能算作初步的規模,如果還能擴大些面積更好。”“這不是問題,這里大多是旱地,百姓靠天吃飯,糧食產量低,還不穩定,好多人都出去打工,有些地都撂荒了,做些思想工作由糧食生產改種為收益高的藥材,估計大伙都愿意。”
王總補充說:“藥材基地初期管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我們這里基本都是野生的藥材,需要經過人工嫁接育苗,才能大規模的種植推廣。”張亮聽了很高興,“我們這兒最不缺勞動力,許多人還愁找不下活。”兩人一拍即合。
張亮陪王總走遍了后山的溝溝洼洼,對這兒的野生藥材物種進行了初步的了解,王總很滿意,他講,“藥材基地的品種最好是從當地的野生品種中選擇培育,這樣更適合當地的環境,存活率更高,效益會更好,你們這兒的野生連翹與酸棗品種很豐富,足以支撐育苗所用。”
倆人考察完畢回到城里,王總約張亮陪他準備考察報告。王總非常專業,從張亮這里得到詳細的不同地段的土地面積,以及山地、荒地、可以轉化的土地等詳細數據。他把自己觀察到的連翹、酸棗的品種羅列出來,作為育種的選擇品種。同時依據張亮提供的勞動力數量,對整個汾東的中藥材基地進行了一個大致的評估,形成了一份調研報告,連夜傳真給梁老板。
王總對張亮贊揚有加,他說:“到過好多地方考察,地方官員的特長是酒量好,官話利索,但具體的材料數據,社情民意卻一問三不知,像他這樣的領導的確不多見。”張亮也對王總的專業知識與辦事效率表示佩服,兩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