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后,周家西屋籠罩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暖融融的光暈將屋內的陳設暈染得格外柔和。
周衛國坐在炕桌一側,正伏案疾書,筆尖在專用稿紙上飛速滑動,沙沙聲在安靜的屋里格外清晰。
他全身心投入到翻譯工作中,眉頭時而微蹙,時而舒展,眼神專注而明亮。
炕桌對面,沈南意也沒有閑著。
她一手捧著英文原版說明書,一手握著專業詞典,指尖在書頁上輕輕滑動,遇到生僻的專業詞匯,便低頭在詞典中仔細查找,找到后還會在原文上認真標注,生怕遺漏任何細節。
兩人誰也沒有說話,卻有著一種無需語的默契。
整個屋里只有翻書的輕響和書寫的沙沙聲,和諧而溫馨。
兩天前,西山煤礦就把翻譯所需的專業英文詞典和專用稿紙送到了周家。
自那以后,每天晚上吃過晚飯,沈家姐妹便不再急著回知青點。
而是會留在周家,幫周衛國一起梳理翻譯內容。
沈昭昭偶爾會幫著整理翻譯好的稿件,而沈南意則專注于協助周衛國核對原文、查找詞匯,成了他最得力的幫手。
轉眼間,兩個半小時過去了。
墻上掛鐘的時針緩緩指向十點,沈南意伸了個懶腰,放下手中的筆。
算算時間,她和妹妹也該回知青點了。
她抬頭看向炕桌對面的周衛國,發現他依舊伏案疾書,神情專注得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那認真的模樣,讓沈南意不忍打擾,心里卻泛起陣陣漣漪。
周衛國寫字的速度極快,幾乎是一邊看原文,一邊就能流暢地書寫譯文,仿佛無需思考一般。
就這翻譯水平,毫不夸張的說,就算是京城那些大單位也找不出幾個。
桌角已經翻譯好的稿子疊了厚厚一疊,字跡工整漂亮,筆鋒有力,一看就有深厚的書法功底。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這樣多才多藝的,什么樣的人能在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能在機械維修、建筑設計、外文翻譯等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
更何況,他還要帶著村民們建磚瓦廠,甚至于還有一窯磚正在燒制當中莫非他是一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