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重要的是,安全性增加了。
拖拉機的后輪又大又重,之前三四個人安裝,隨便一個人的發力沒有配合好,就會導致輪胎掉落,然后砸傷人。
現在有了這個助力器,便不在需要幾人配合,更不需要工人們之間的默契了,就算是安裝不成功,也不會掉下來,非常的安全。
由于只是搞試點,所以就需要記錄數據,好與之前的生產流程作對比。
所以,在第三小組開始按照新的生產流程投入生產之后,周衛國專門從技術科抽調了陳志國、趙紅兵以及楊二亮三人,按照他教的現代統計方法,詳細記錄著每臺拖拉機的裝配數據。
隨著周衛國一條條命令的下達,整個技術科以及第一車間第三小組就像是上了發條的機器,高速運轉了起來
機械廠第一車間!
夏日的陽光透過車間高大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拉出長長的光斑,空氣里彌漫著鐵銹、機油和汗水混合的獨特氣味。
第一裝配車間里,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吱吱呀呀的滑輪聲和工人們偶爾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譜寫著最尋常的生產交響曲。
周衛國蹲在一臺正在組裝的機床旁,眉頭緊鎖。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老師傅張大山,此時他正用那雙布滿老繭和油污的手,費力地擰著一個深陷在機體內部的螺母。
由于位置太過于刁鉆,所以動作幅度不能太大。
這就導致張師傅每擰動一小下,就必須把扳手抽出來,換一個角度,再重新卡進去,如此反復。
一個小小的螺母,足足耗費了半分多鐘還沒有擰好。
看著張師傅額頭沁出來的汗滴,周衛國忍不住問道:“老師傅,你們平時都這么費力嗎?”
“其實也還好,就是這犄角旮旯的地方,這老伙計是真不頂用,多費點功夫!”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