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斜切進剪輯室,蘇晚晴盯著屏幕,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咖啡杯沿。
剛剛上線的《夜鶯行動》前三集正以爆炸之勢席卷全網,熱搜榜單被“旗袍女神勇闖魔都”“槍戰飆車燃爆淪陷區”等詞條占據。
彈幕刷得密不透風,滿屏都是“爽”“美哭了”“這才是民國女特工”。
可她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鏡頭里,女主角踩著十厘米細高跟在青石板路上狂奔,裙擺翻飛,發絲凌亂,背景是硝煙彌漫的外灘。
動作設計確實專業,運鏡也極具張力——但那雙锃亮的紅底鞋,卻像一根刺,扎進了她作為導演的神經。
她調出歷史資料庫,快速檢索:1943年,上海偽政府頒布《婦女著裝管理條例》,嚴禁女性穿高跟鞋上街,違者由巡警當場剪斷鞋跟并罰款。
照片檔案中,有被沒收的鞋子堆成小山,旁邊站著低頭啜泣的年輕女子。
“這不是細節疏忽這是根本沒打算尊重真實。”她喃喃道。
手機震動,林小滿發來一張截圖:劇中女主逃離時甩掉一只高跟鞋,鏡頭特寫落在鞋底刻字“中國制造”。
而1940年代中國進口皮鞋極少標注產地國名,更不用說用中文。
緊接著,群里跳出一行字:“把所有‘時尚元素’都列出來。”
發信人:陸知微。
蘇晚晴心頭一震。
這語氣太熟悉了——冷靜、精準、帶著一絲冷酷的審視。
就像那天美術會上,他輕描淡寫指出哈德門煙盒金邊缺失的那一刻。
她還沒來得及回復,陸知微已退群。
當晚,城市陷入沉睡,陸知微的書房依舊亮著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