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將矛頭直指趙立春。
當年趙立春能在漢東一手遮天,將這里經營得鐵板一塊,正是憑借改革開放的契機。
他在漢東歷任八年省長、十年書記,整整十八年的經營才造就了漢東的輝煌地位,邁出了關鍵一步。
此刻重提改革審查,實在耐人尋味。
在場眾人都明白,漢東的改革與趙立春密不可分。
此時開展審查,無異于否定趙立春的歷史貢獻。
沙瑞金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讓發改介入的實質在眾人心中徹底顛覆。
不得不說,這番政治手腕確實高明。
祁同偉聽得暗自驚嘆。
若非重生先知,自己絕非此人對手。
這般水準,唯有高育良能與之比肩。
雖然心知發改審查本是針對沙瑞金,但聽著他在會上的發,連祁同偉都不禁產生動搖。
這語藝術確實臻至化境。
事情本已注定,但經沙瑞金這番運作,在場眾人潛意識里的認知全然改變。
此時的沙瑞金可謂立于不敗之地。
只要細節處理得當,趙立春的反擊注定徒勞無功。
正當此時,李達康開口了。
沙書記的一番話讓我深感慚愧。
改革成果直接關系到民眾的生計福祉,這話說得深刻。
作為京州市委書記,我在此表態:在當前的審查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守護好改革的成果。
即便丟了
,也不能丟掉改革取得的進展。
百姓的身家性命,都與改革開放的成果緊密相連。
如果出現問題,那就是我個人的責任,與改革成績無關。
京州六百八十萬百姓的福祉,絕不能因我個人而受損。
我在此鄭重聲明,絕非空談,必定說到做到。
也懇請在座各位多替百姓考慮。
民生之事,大于一切。
正如沙書記所說,我們的目標始終是捍衛改革開放的成果,這一點從未改變!
李達康的發,表面是附和沙瑞金,實則表明了他一貫的態度。
他習慣在沙瑞金講話后做一番總結,既抬高立場,又表明忠誠,沙瑞金對此頗為受用。
此時,李達康的講話引起在場人員的深思。
而高育良則像當年的老劉一樣,保持沉默,靜觀其變。
但高育良畢竟不同——他是能在
會上令沙瑞金語塞的省長。
他的不表態讓沙瑞金隱隱擔憂,怕他攪局壞事。
于是沙瑞金靈機一動,轉向高育良問道:“育良省長,對達康書記的看法,你有什么意見?”
這一問頗為巧妙。
沙瑞金不提自己,只問對李達康說法的意見,即便高育良反駁,針對的也是李達康,而非他本人。
高育良聞微微一笑,從容回應:
“我負責zhengfu工作,漢東近億百姓的民生事務都歸我管。
達康同志說得對,改革成果關系到方方面面的人民生活,這一點不容忽視。
作為省長,我認同這一點。”
心中牽掛更多的,是我們漢東的未來。
即便改革開放已有時日,仍有眾多群眾收入微薄。
歸根結底,還是發展不充分所致。
貧富差距依然明顯,區域發展仍不均衡。
趙立春之事非我所慮,亦非我所念。
但那些收入微薄的百姓,使我不得不直面趙立春留下的影響。
沙書記,當年趙立春主政時期的發展,
確實存在一定局限,我們需引以為鑒。
借此契機,應多為民生謀實事。
以祁同偉同志的家鄉——呂州那幾個縣為例,
連基礎道路都未能完善,究其根源,
在于我們的目光未能下移,過度聚焦于上層。
今日上級前來視察,我并不擔憂。
諸位視線聚焦上層本無可厚非,但我期望在座各位,
在仰望星空之時,亦能俯身關注民生。
聞聽此,沙瑞金輕聲嘆息。
正是這聲嘆息,為高育良換來了數十億的財政支配權。
高育良的沉默,便是他索取的代價。
這個代價,沙瑞金不得不承擔。
至于資金的具體流向,已非沙瑞金關注重點。
zhengfu與組織間的制衡從未停歇,
也永不會停歇。
唯有持續博弈,
基層百姓方能獲得更妥善的福祉。
正當會議進行時,一行人步入大風廠新址。
求兄弟們打賞全訂,鮮花月票支持
152
沙瑞金成為大風廠金字招牌!(求全訂)
新大風廠已獲批建設用地,
煥發全新氣象,土地無償劃撥。
這些資源皆由李達康協調落實,
連設備搬遷也由zhengfu組織完成。
未費分文,大風廠實現平穩過渡。
如今陳巖石不再來訪大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