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多少?”
一聽這-->>話,周邊的工匠都豎起耳朵,目不轉睛的盯著自己的工頭兒。
“這個數!”
工頭兒伸出三根手指,在眾人面前晃了晃。
“三三萬兩?”
“多少?”
“我滴親娘哎!”
“聽說是個仙人修的道觀,難怪這么大方呢!”
“就是這路難走了點。”
也不怪工匠們興奮的跳起來,畢竟這可只是屬于他們的工費,材料費不算在內的。
就在這時,突然山頂似乎有一道紅光落下!
“你們快看,那是什么?”
“哪兒有什么——”
話音未落,只見一道火紅色劍光從山頂呼嘯而下,沿著山間小道直沖山腳,只數十息便又破空飛去!
只留下丈寬的路基,野草焚燒后的灰燼緩緩消散。
這正是泰尚手持青屏所化!
眾人目瞪口呆的望著,震撼不已,竟然無人開口!
數息后一片嘩然,青山劍仙的名號越發響亮,太清觀的修建正式開始。
齊宣武二十二年九月四日,老君山。
數月時光一閃而過。
整個玉陽郡都沒再聽說妖獸出沒之事,倒是同屬萊州的瑯琊郡出現過一只野豬妖,可惜等泰尚聽到消息的時候此妖已經被東陽王率眾斬殺了。
這段時間青山縣也頗為平靜,只是泰尚在老君山立觀修行之事鬧的沸沸揚揚,道觀還沒有修建完成,想要拜師修行的人就已經一日多過一日。
好在經過數個月的施工,在泰尚消耗大量法力動用法術幫助修建的情況下,道觀終成!
上山的羊腸小道已經變成了一條由近丈寬的青條石鋪成的臺階蜿蜒而上,周圍立有涼亭。
在臺階修建之初,這路基便是泰尚御劍修理出的,而青石臺階之所以光滑如鏡,亦是如此。
山腰臺階處立有一塊近丈寬三丈高的巨石,巨石上用劍刻有太清二字。
這是泰尚手持青屏刻寫而成,常人見之便會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劍意。
若是悟性上佳說不定能悟出些許劍法,悟不出來也算是一個震懾外人的手段。
巨石旁還開辟有一座由青條石鋪就的數十畝大小的廣場,廣場北面還建有丈高、方圓十丈的平臺,這是計劃未來用以招收弟子、舉行各種法會的場所。
沿著青石臺階繼續上山,山腰沿途均是一些偏殿建筑,其依山勢而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行至山頂便能見到太清觀的主體,那是一片綿延不絕的道觀群落,外圍被一圈丈高的白墻圍住,青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百余畝的太清觀布局嚴謹、肅然大氣,從空中俯瞰可見,山頂的自然美景與道觀建筑相映成趣,蓬勃的靈機圍繞著整座山峰。
端的是一處遠離塵囂、修身養性的絕佳之地。
走進道觀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莊嚴肅穆的主殿——太上殿。
此殿氣勢恢宏,高近五丈,飛檐翹角、斗拱繁復,殿內中間供奉著一尊三丈高的道士石像,其手握佛塵盤坐,雕刻精細、表情生動。
這是泰尚幻想的太上道尊形象,以青石雕刻而成。
太上殿兩側,分布著多座配殿與廂房,殿堂之間以回廊相連。
此外,主殿后面還設有鐘樓、鼓樓、齋堂、客堂等建筑,以及修煉與生活所需的丹房、靜室等。
而泰尚的修煉之所便在整個老君山最高點,也是天地靈機最濃郁地方,只需往山腳一望,映入眼簾的便是氣勢磅礴的白龍大江。
此處只有一間偏殿附帶前后兩個小院,被六尺高、半圓形的矮墻圍繞起來,另外半邊自然是懸崖絕壁。
前院自不必說,是將來泰尚召見弟子之所,后院才是泰尚平日里修行的地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