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與檢察院兩支力量雖各有側重,但信息共享及時,協同緊密,展現了極高的效率。工作的重點自然是鎖定直接行兇者。
李南、周正帶領刑警和協警,首先圍繞司機李衛東展開了秘密調查。然而,初步的排查就遇到了問題。
他們調取了李衛東的戶籍檔案照片,以及在其單位和住處附近的秘密蹲守觀察,發現李衛東的體型特征,
與監控中那個戴帽子的嫌疑人存在明顯差異。監控中的兇手身形更為精干,動作迅捷,而李衛東略顯發福,步履也更為沉緩。
“不是他。”
李南看著對比照片,果斷得出結論,
“李衛東是接應的人,但進去動手的,很可能另有其人!”
方向立即調整。偵查員開始全面摸排李衛東的社會關系,尤其是近期往來密切、且有能力實施如此專業襲擊的人員。
很快,一個名字進入了視野——白玉山。此人是李衛東的戰友,兩人曾同在一個野戰部隊服役,關系莫逆。
白玉山退伍后安置并不理想,性格變得有些偏激,曾因與人斗毆后致人輕傷,以故意傷害被處理過,留有案底。
近期的調查發現,他與李衛東往來頻繁,且案發后似乎突然闊綽起來,換了新手機,還還了一筆舊債。
更重要的是,通過外圍觀察和調取到的零星影像、及旁證旁人敘述,李南敏銳地發現,這個白玉山的走路姿態、
身高體型與監控中那個戴帽子的嫌疑人高度吻合!他那種經過長期軍事訓練形成的挺拔體態和利落步伐,
與監控中兇手上下樓的動作神韻極為相似!
“重點目標鎖定!”
李南在專案組內部會議上匯報,
“白玉山,退伍軍人,有暴力前科,與李衛東關系密切,經濟狀況反常,且體態特征與嫌疑人高度匹配。他有重大作案嫌疑!”
專案組同意李南的判斷,立即部署對白玉山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秘密監控,并開始全面收集其背景信息、
通訊記錄、案發時間動向等證據,只待時機成熟,便可實施抓捕。與此同時,由蘇荃兒帶領的檢察院小組,
則在另一條戰線上高歌猛進。他們的目標是徹底查清趙立夏的職務犯罪問題,夯實其犯罪動機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