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村里人發現曹家大朗逐漸熱衷于議事。
而且召集眾人開會的方式與眾不同。
既不敲鐘,也不派人去叫。
反倒是派遣家中兩條獵犬,嘯天和二郎挨家通知。
只要它們對著門口汪汪叫,勢必是召集眾人開會的信號。
蓋好私塾房舍的當天晚上,曹德又一次召開了餐會。
不多時,曹家小院坐滿了人。
除了曹德的四個干兒子,徒弟石小勇,文書黃鐵柱,還有老村長,六位村老,保安隊的七個小隊長,外加被曹德使喚順手的石木匠和李皮匠。
見人都到齊了,曹德也不繞彎子,先吃飯。
邊吃邊說。
“咱們如今算是立住了旗號,附近莊子,商鋪大量過來繳納保費,尋求庇護,這是好事,但也是麻煩事,錢糧怎么收,人手怎么派,地盤怎么管,都得有個章程。”
吃了幾口菜,曹德開始了今天的會議主題。
定章程。
老村長放下筷子,捻著胡須點頭道:“大朗說得在理,如今的保安隊,不再是守著村子的泥腿子,是該立下一些規矩,古人都說了,無規矩不成方圓”
曹德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青石村是咱們的根基和地盤,丟了腦袋都不能丟掉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家園。”
“因此,青石村是據點,隔壁的王莊,柳樹村地勢緊要,可作為左右兩翼形成掎角之勢。”
曹忠眼睛發亮道:“爹,三個點互相支撐,哪邊有事都能快速支援,是這個意思吧?”
“沒錯,將三個村子連在一起,一處有難,另外兩處立刻趕來支援。”
曹德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酒。
實行分片管理,頭目負責。
保安隊的人員編成仿造軍制,十人為一隊。
目前人數擴大到一百人。
四名小隊長各帶一隊人馬,每人負責三到五個村的巡邏和安保事宜。
另外三名小隊長,負責縣城商戶的人身安全。
最后的三十人由曹德直接指揮,相當于預備隊。
曹德又看向老村長,說道:“受我們保護的各村可自行推舉可靠之人擔任聯絡人,實則是咱們的眼線,一有風吹草動,立刻上報給我們。”
“各處高地和要道修建烽火臺,用狼煙報警。”
聽了曹德的具體安排,一名村老面帶遲疑。
“烽火臺需專人看守,耗費人力,他們未必愿意啊。”
“耗費人力不假,可如果不修,他們各村出事,曹爺又不是千里眼順風,怎么知道情況危急。”
事關生死安危,曹德不信各村算不明白這筆賬。
緊接著,曹德又提出了城鄉兩種結算方式。
保費不能亂收,縣城豪強,商戶有錢。
能夠用銀兩等值錢之物繳納保費。
鄉下人窮,一年到頭都攢不下幾兩碎銀子。
買賣東西,基本是以物易物。
因此。
曹德因地制宜地設置了兩套收費標準。
城里如故。
鄉村按畝收糧。
受青石村庇護的村子繳納糧食,每畝繳糧食一斗。
“除了這些,對過境的商隊貨物,咱們也要抽取一定的保護費,具體數額視貨物價值,路途風險再定。”
曹德正色說道:“不許敲詐勒索,定下多少就是多少!”
老村長和幾名村老盤算了一下。
一畝地收一斗糧不算多,大部分人家都負擔得起。
“咱們是保境安民的鄉兵,不是山賊土匪,也不是丁文龍那樣欺行霸市的惡霸豪強,干什么都得按照規矩來。”
從古至今,好事壞事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其中,形象工程至關重要。
哪怕是收費,也要首先樹立道德旗幟。
搶占道德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