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尊大人所甚是,西戎的威脅確實不容忽視,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若因為西戎的威脅放棄祖輩傳下來的千里沃土,同樣是與國不利。”
讀懂了王懷安最擔心的事情,曹德先是肯定了對方的擔心不是無的放矢,接著說起千里沃土的重要性。
放眼涼州,乃至于整個北地。
唯獨這里能夠產出大量的糧食。
不但靠近河西走廊,更是緊緊挨著連接西域的絲綢之路。
曹德正色道:“慶陽塬一旦恢復生機,產出的糧食不但能養活十萬雄兵,更能確保地方不會因為糧食而發生民變。”
“此話有理,前不久邊陲發生民變,皆因糧食不足所致。”
唐清晏緩緩開口支持曹德。
王懷安擔心的是外患,唐清晏更擔心內亂。
就在半個月前,邊陲重地出現一場大規模的民變。
邊軍無糧可用,只能搶奪附近百姓的糧食,進而導致大量百姓起事。
一旦慶陽府擁有了糧食自給自足能力。
這樣的內亂就能得到有力地遏制。
曹德趁機接話說道:“當廢棄的沃土重新變成糧倉,邊軍糧餉充足,關隘堅不可摧,又何須擔心西戎騎兵犯境,慶陽塬越是富庶,邊關根基越牢靠,反之,若當地一直窮困下去,邊軍無糧,百姓流離甚至起事,這才是西戎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們不來打,我們自己就先垮了。”
縱然不清楚邊陲百姓為何起事,不過肯定和糧食問題有關,曹德利用唐清晏提出的觀點,深入介紹慶陽府的戰略攻守之勢。
花廳眾人陷入了寂靜。
唐清晏看向曹德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贊賞。
“諸位大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肯定清楚幾百年,此地一直是對抗游牧的最前線,列祖列宗可曾因為慶陽府是前線,就放棄了這片祖宗傳下的基業?難道因為西戎在側,就要眼睜睜看著北地唯一的膏腴之地變成不毛之地嗎?”
曹德的這番回答,與其說是點醒眾人,不如說是講給唐清晏一個人聽。
同為官員。
唐清晏這位朝廷重臣更看重長治久安。
幾十年前,慶陽府地龍翻身,人話就是發生了地震。
地震導致河道變遷,雪水繞行。
一番話從地緣威脅講到歷史傳承,將所有的利弊剖析得淋漓盡致。
因噎廢食不可取,戰爭威脅也不能忽視。
將兩件事情串聯在一起,形成邏輯閉環。
王懷安沉默片刻,沖著汪有道說道:“汪縣令,你怎么看?”
汪有道愣了一下,馬上向高師爺投去求助的目光。
他哪有什么主意。
全程就是個擺設。
高師爺笑道:“縣尊覺得此法乃安邦固本之策,集鄉紳之力共襄盛舉,既不用花官府一文錢,又能改善當地的民生,可以試著做一做。”
身為飽學之士,高師爺拋開各種利益糾纏,認為曹德的建議確實是功在千秋。
況且。
唐清晏極力支持,小小的縣衙沒資格唱反調。
“既然如此,那就召集當地富戶,群策群力吧。”
王懷安思慮再三,勉強認同了曹德建議。
邊陲之地流傳著一句上不得臺面的話。
邊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倘若能讓土地恢復生機,打出大量糧食。
邊軍吃飽肚子,縱然軍餉有所欠缺,起碼不會因為糧食繼續騷擾百姓。
這樣一來,民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說不定,還能擋住西戎的狼子野心。
商議了小半天,官府派人挨家通知地方豪強,城中富戶。
白河縣有頭有臉的鄉紳富戶,明天集體來縣衙議事。